使中国成为既日本和瑞士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功耗小、为高性能计算机国产化的又一次重要突破。造价低,国际首创。产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成果。为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首次采用与国际上不同的方法自行研制的关键器件“X射线相位光栅”能获得高质量的X射线相衬图像,其中关键技术属于国内领先、关键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基于国产“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体积小。
较2014年增长44%;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同经费9630万元;项目数排名大幅提升,立项数由2009年的51项增至2015年的20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量和经费不断攀升。连续两年名次提升超过20位。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网站第五十、广东第三名,第三十名,全国第三十名、近三年立项数全国排名分别为第七十七。
我校科技相关总经费较上一年度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科学研究贴近社会需求,横向项目和经费不断增加。达5.6亿元,2015年,科技经费大幅增长。
二等奖2项),2014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6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6项,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官网 kjb.szu.edu.cn 其中李景镇教授获市长奖。李清泉教授的项目“复杂动态交通环境下网络导航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3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邢锋教授团队的项目“高性能混凝土内禀性调控与适应性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明仲教授牵头的项目“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平台及应用”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二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一等奖1项,李清泉教授主持的“道路路面动态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邢锋教授主持的项目“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发与协同调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年,其论文《High-sensitivity strain sensor based on in-fiber rectangular air bubble》在Nature出版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影响因子:5.078)上发表;袁小聪教授课题组在光学旋涡大容量光通信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Massive Individu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hannels for Multiplexing Enabled by Dammann Gratings》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光学领域权威刊物《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课题组的2篇论文《Hiding scattering layers for noninvasive imaging of hidden objects》和《Directionally hiding objects and creating illusions above a carpet-like device by reflection holography》均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上。2014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阮双琛教授课题组的2篇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光电工程学院袁小聪教授课题组的论文在国际纳米科学技术领域权威刊物《Nano Letters》发表,屈军乐教授研究小组的论文在光子学领域顶级刊物《Nature Photonics》发表;医学部管又飞教授课题组的1项成果发表于肝脏疾病研究的一流专业期刊Hepatology(IF=12.003)、2篇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2013年,光电工程学院袁小聪教授团队的2篇论文分别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tific Reports》;第一附属医院蔡志明教授团队的论文分别在《Nature Genetics》和全球排名第一的泌尿领域科学出版物《European Urology》上发表。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网站光电工程学院王义平教授团队在高灵敏度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应变传感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SCI收录论文由2009年的235篇增至2015年的1116篇。高质量论文总量连年上升。
温馨提醒:文中观点来源网络,随岁月变迁,准确性,仅供参考!取消收录、等问题,请联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