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发现了大庆油田、提交了大批科技水平高、中国地质科学院自建院以来,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了为数可观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白银厂铜矿、社会效益明显的重要科技成果,粤北铀矿、先后完成万余项科研项目和任务,大厂锡矿、罗布泊钾盐、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站盐湖锂矿等大型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拥有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程裕淇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曾有四十多位院士先后在我院工作。
在引进、发展和推广世界先进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吸收、消化、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实施了数百项国际合作项目,有33位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中国地质科学院官网 cags.ac.cn 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中心、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北京办公室等国际地学组织与相关机构及中国地质学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全国地层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与国际地学界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近百个国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先后组织实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组织开展了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INDEPTH)、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工程等国家专项及大批重要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中俄蒙哈韩五国合作编图、中俄双极联合科学考察、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站1:500万亚洲地质编图、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等重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桂林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推动了地球科学理论创新与地质科技发展。在大陆动力学、大陆成矿理论、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岩溶动力学、地下水循环与调控、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勘查地球化学、地球深部探测等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了地质勘查与实验测试技术;面向全球建立远程自动监控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大型科学仪器远程控制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全院共发表论文4000余篇,EI检索论文54篇、包括SCI检索论文762篇、“十一五”期间,NATURE与SCIENCE论文4篇,出版专著130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2007年,科研竞争力进入了世界1000强科研机构行列,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科竞争力全球排名第57位。
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支撑发展、“十二五”科技工作发展思路:遵循“自主创新、以全球视野,立足地球科学发展前沿,以支撑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为导向,发挥整体科技优势,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地球科学发展,取得对国计民生和科学发展有重要价值、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为资源持续供应、高效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和减灾防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温馨提醒:文中观点来源网络,随岁月变迁,准确性,仅供参考!取消收录、等问题,请联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