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一些垃圾池由于设计不合理,清运不及时,往往变成了新的“污染源”,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邻避效应”,这又进一步给垃圾池选址带来了困难。通过走访,笔者发现,个别垃圾池之所以遭到“冷遇”,有人认为与村民“图省事”的心理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和公德心,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按理说,干净、整洁、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大多数村民的所想所盼,谁都不愿意在臭气冲天、垃圾遍地的环境里生活。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认同。但为何还有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甚至拆除垃圾池呢?一些村民家离最近的垃圾池也有一公里,不如直接倒在屋后或河沟里,让水把垃圾冲走;一些村民担心大件垃圾会堵塞河道,影响农田灌溉,就直接在河沟旁焚烧垃圾,以图“方便省事”;垃圾池又臭又脏,谁也不愿让它摆在自家门口,拆掉垃圾池,还能顺便给自家屋院前腾出空地,“何乐而不为”?当前,尽管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很大,很多地方都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但近日笔者在农村走访时发现,个别村庄修建的垃圾池并未充分使用:有的垃圾被直接倒入河沟,顺流而下,漂至下游;一些废旧竹筐等大件垃圾被村民自行焚烧,造成空气污染;个别村民在修屋建房过程中,甚至干脆将已有的垃圾池私自拆除。要想改变村民祖祖辈辈处理垃圾的习惯,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在垃圾池的规划和管理中秉持“与民方便”的理念,为村民积极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创造便利条件。
完整原文网址:https://www.tuliu.com/read-11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