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家庭属于典型的四口高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合计5.4万元,月节余三万左右,夫妻两人均在外企任高管,家里有两个小孩,大的13岁,小的才刚满1岁,根据他的家庭特点该如何合理理财,请理财师给家庭做一个详细规划,下面案例将详细解读张先生的家庭收支情况,以及一套合理的理财建议:
案例:张先生和王女士夫妇均在外企从事管理工作,家庭收入颇丰,并育有两个孩子,大孩子为13岁,小孩子刚满1岁。公司给张先生配置了意外及医疗险,另自行购买了寿险及重大疾病险。
-家庭资产结构分析
张先生家庭收入状况良好,且有一定的资产积累,但经分析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1、资产过于偏重房产,房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6%。
2、收入结构单一。目前该家庭的收入主要以工资收入为主,万一公司或工作发生变化,则每月的高额还贷会造成生活压力。
3、投资房产闲置,未产生效益。
4、金融资产偏低,每月结余近3万元,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投资。
总括而言,张先生的收入结构单一,资产结构单一,建议应逐步优化现有的资产组合与构建非工资的收入。
然后看看张先生家里的资产图
家庭资产负债表 | |||
家庭资产(单位:元) | 家庭负债(单位:元) | ||
金融资产合计 | 18万 | 房贷1 | 70万 |
现金 | 10万 | 房贷2 | 20万 |
股票 | 4万 | ||
基金 | 4万 | ||
房产合计 | 420万 | ||
房产(自住) | 350万 | ||
房产(投资) | 70万 | ||
合计 | 438万 | 合计 | 90万 |
资产净值 | 348万 |
月收支状况表 | |||
收入(单位:元) | 支出(单位:元) | ||
张先生 | 42000 | 基本生活开销 | 5000 |
王女士 | 10000 | 还贷 | 14000 |
公积金 | 2000 | 旅游 | 2500 |
保险费 | 3000 | ||
合计 | 54000 | 合计 | 24500 |
月节余 | 29500 | 节余率 | 0.55 |
-理财目标
虽然张先生个人没有提出特殊的理财目标,但从稳固的家庭理财架构来说,理财师分析他的家庭有两大刚性需求需要考虑,即子女教育计划和夫妻退休养老计划。
1、子女教育计划:张先生希望能为两个孩子都准备4年的留学费用,以现值计算,每个孩子各需60万人民币费用。其中,大儿子的教育金储备时间为5年,小儿子的教育金储备时间为17年。
2、夫妻退休养老费用:希望退休后能有每月10000元的收入(按目前生活水平),养老金的储备时间为15年。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理财分析及建议[理财师手记]
生息资产多少决定家庭财务好坏
对于中产阶级,孩子教育及退休养老是家庭最大的目标,张先生家庭看上去财务比较宽裕,也有一定的资产积累,但因为生息资产过少,经过计算发现,要满足各种财务需求实际上并不轻松,因此家庭财务状况的良好往往取决于生息资产的多少,而不是单单看净资产。
定投是长期规划的好工具,但需要时间产生巨大的复利效应,张先生家庭的大孩子的教育金储备较晚,增加了不少财务压力。包括养老金的储备,显得略晚(剩下15年),导致压力过重,若早一些规划就能缓解现状的压力。
张先生家庭房屋贷款周期较短,导致前几年家庭财务相对紧张,中产阶级可以利用房屋贷款利率较低,适当延长贷款周期,降低财务压力,同时适当地利用一定的财务杠杆亦可以提高家庭资产的增长率。
[保险规划]保险也可以“定投”
□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杨春光
张先生家庭虽然收入很高,但是现有的资产中除去自用房产以后,剩余的资产也只有88万元,而对应的由房屋贷款产生的家庭负债也有90万元。所以,家庭实际的“净资产”几乎零。因此,理财师经过一番规划以后给出两个重要的家庭目标,即子女教育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准备。基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一般来说子女教育金的准备总是要优先考虑的重点,所以我的建议是以未来15年准备100万-200万元的教育基金为家庭首要财务目标,如果将来没有用到这笔教育基金或有所剩余,还可以将这笔资金转化为个人养老金。
对于这样一笔预计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资金积累,常用的方法就是“定投”,这也是目前很多家庭在准备子女教育金和个人养老金时常用的方法。其实,“定投”并非只是基金产品的专利,每月的定期定额银行储蓄也可以看成是“定投”的一种形式,不少具有“月缴”方式的保险产品其实也是一种保险的“定投”。“定投”保险产品,除了能够借助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获得稳定的收益,还为未来的这笔教育金上了一把锁。在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的风险导致收入中断的时候,您原先规划的子女教育将分文不少的及时送达。正因如此,所以保险产品也是所有理财产品中最具人性关怀的产品。而保险资金在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基础建设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投资渠道,也是其他理财产品所无可比拟的。
最后,根据张先生的家庭情况,我推荐的定投方式为:每月1万元的定投金额,产品可以选择万能寿险或投资连接保险,基本保险金额设定为100万-200万元。
张先生是双薪家庭,本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现在负债90万、每月需要还贷14000元,孩子还在求学时期,所以他需要有足够的保障额度保障房贷、未来十年的家庭生活开支。张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高,家庭及公司购买了足够的保障型保险。
虽然张先生夫妇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结余较多,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但从张先生的刚性需求来看,如果他不有效的利用月结余进行投资和利用目前的资产钱生钱,他的退休金准备还是非常紧张的。
股债组合,储备子女教育金
以现值计算,每个孩子各需60万人民币费用,假设学费年增长5%。大孩子5年后就需教育金76.6万,会用掉他大部分的积蓄及月结余,显得较紧迫;小孩子17年后需116.87万元。建议张先生专款专用,为孩子设立教育基金账户,大孩子教育费的储备时间只有6年,建议定投中度风险的股债资产组合,假设年回报为8%则需每月定投10422元。相对来讲,二儿子学费的准备来得比较轻松,如果张先生打算在退休前准备好这笔款项,以定投年回报为10%假设,每月只需定投3010元,15年便可以储备足够的经费。
养老金储备还得靠定投
从时间上来看,张先生计划55岁时退休,退休生活规划至90岁,目前尚有15年的时间可为35年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张先生家庭目前很多开支如汽车费用等都可以报销,退休后则无此福利,因此安排月10000元的开支。考虑到只有王女士参加了社保,因此家庭社保替代率只能假设为10%,则张先生家庭需储备9000元每月的资金。参照中国过去29年的平均通胀为5.29%,我们假设年通胀为5%,则15年后的月开支为18710元,35年的退休金共需662.82万,需月定投15992元。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与其自己操作,不如交给专家
综合考量,张先生家庭目前金融资产偏少,主要是中长期财务规划,在家庭的理财策略中可以利用结余资金重点采用定期定额投资实现其财务规划。
我们建议张先生采用以下的策略完成家庭的主要财务目标:首先,预留80000元现金作为家庭三个月的备用金,可以4万活期,4万购买货币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其次,张先生夫妇工作都很繁忙,且并非金融专业人士,建议将股票及剩余20000元现金逐渐转换成股票型基金,以分享投资市场的收益。有了专家理财,可以安心本职工作。第三,投资用房闲置较浪费,可以择机出租,获取租金收益,预计每月可增加2000元左右的租金收入。最后,积极参与定期定额投资,定投具有平均成本法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波动,通过时间产生复利效应。建议可以每月定投12000元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一方面储备留学资金,另一方面起到逐渐配置全球资产的效应。剩余17500元人民币结余每月可定投国内股票型基金,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假以时日化解“远虑”
□多 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是如果我们对未来不做出长远的考虑和安排,必然有一天会为不期而至的风险而烦恼。
对于张先生一家来说,月入5.2万元,是绝对的高收入阶层,当下的生活应该过得很舒适很滋润,没有什么“近忧”。但张先生夫妇有2个孩子,他们的教育经费不是一笔小数字,需要早早筹备;夫妇俩的养老也需要一大笔钱,以免晚年生活质量下降。这就需要夫妇俩每月将结余的钱用来做投资,以每月近3万元的结余做投资,日积月累,将来生活也可无忧。
张先生夫妇需要从三个方面做长远规划和安排。
一是职业规划。对于张先生一家来说,职业稳定是关键。这方面,必要的知识更新、充电学习必不可少,以便在各自的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也有助于职场发展。
二是金融投资,目的是收取稳定的投资收益,抵御通胀;同时也可以借助资产增值更快实现财务自由。当然,作为高收入家庭,他们不必购买高风险产品,每年只要有10%的稳定收益即可。如果夫妇俩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股市、挑选股票,定期定额投资指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从长远看,中国经济高增长神话还可持续,而股市震荡向上是大趋势。
三是健康投资。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既是职场打拼的必要条件,也是享受快乐生活的前提。因此,夫妇俩在时间安排上,还要留点空闲给自己。可别为了赚钱,搭上健康。
[读者点评]
[上期 《小老板防通胀 力保财富不缩水》的理财配置文章中,做家具生意的谢先生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各种建材的上涨,想是否应该多囤一些货,这样明年家具上涨,能够从中受益;从自已家庭的角度来说,东西可能会越来越贵,手上的现金有缩水的可能,又该如何处理?]
陈继祖:可怕的通胀真的要来临了吗?我们好不容易积攒的钱又要面临缩水的危险。理财师提出的 “低通胀期应主配高风险资产”不知是否可行?理财师的解释是:低通胀期,利息一般很低,低风险资产不具吸引力,而且不安全,高风险的资产比低风险的资产更具吸引力,而且可能更安全。他提到的“可能更安全”究竟怎么解释,还是一头雾水。
杨衡珊:通胀的来临如同地震,还是可以从自己身边的蛛丝马迹看出征兆。比如,菜价开始滚动上涨了、银行的利息开始悄悄地加了、报纸上的招聘好像多了、工作开始好找了等等。善于发现和分析自己身边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早别人一拍感知经济的转向。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