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36%贷款红线之下 P2P紧急迫降融资综合成本

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事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之前最高法对民间借贷利率的要求是“不得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当时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是6%,即使银行贷款利率开始下调但行业还是以24%为红线,基本比较合理。红线预警 P2P平台有危机?虽然,在最高法此次的《规定》中并没有提及P2P网贷,但由于很多P2P平台都与民间借贷机构有关联,所以有很多媒体在解读时认为此次《规定》对P2P平台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家一直关注的利率问题上。但是目前来看,P2P行业内部对《规定》的态度比较乐观。人人聚财的创始合伙人黄芳表示,“36%红线其实对人人聚财来说影响并不是太大,我们的贷款利息一直是在红线以下的。”黄芳认为,虽然它现在只是一个诉诸法律时的参考值,但是未来它一定是P2P借贷的警戒线。它明确了网络借贷和高利贷之间的界限,为网络借贷和线下小贷公司结合这种“变异体”提出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最后它告诉借款人网络借贷利率的心理底线,之前部分通过网上吸纳资金线下放高利贷的行为将不能再继续下去。还有的平台认为,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化24%,表面上看貌似减少了投资人收益,但实际上现在投资人对高收益率已经不似从前那般热衷,而是更看重平台、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对借贷利率的规定,既消除了部分市场中出现的泡沫,加速了P2P平台的洗牌,又使市场竞争进入到常态、规范的状态中,最终保障的是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利益。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36%的红线毕竟只是走法律流程追偿时的一个参考标准。如果一个平台它的催收能力非常强,不需要打官司,那么哪怕它定50%的贷款利率只要借款人愿意也没任何问题。当然,为了应对利率下调的压力,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变通”的做法,将贷款利率和服务费、车贷GPS安装费等等费用分拆,表面上贷款利率不到20%,但是加上服务费就远不止了。要“普惠”先降贷款利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定36%以上无效是从多年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的,中国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利润其实没那么高,不把高利贷控制住,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不利的。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宇也认为,最新提出的贷款利率36%这一新标准为平台设定了24%~36%之间12个点的缓冲区间,但是对于贷款利率超过36%这道红线的平台,在未来不排除将采取严厉整治措施。针对现实情况,一方面保证民间融资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则部分放开,集中力量将整治目标锁定在贷款利率超过36%以上的平台。《规定》的红线表面上给了行业一个明确的参考值,也倒逼着P2P行业回归普惠金融发展的正途。之前很多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将线上融资成本做得很高,现在还有部分平台线上融资年化利率定在24%,动则数亿、数几千万的营销费用,显然要想把线下贷款利率控制在36%难度很大。同时,由于中国征信系统不完善,P2P行业司法保障不健全,司法程序过度冗杂,P2P借款用户的违约成本很低,很多平台风控做不好就用高息放款来弥补。现在《规定》落地,上述两种平台必将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如无法通过风险控制和优化内部管理的方式降低成本,或有一批平台难逃关停厄运。对此,黄芳表示:“P2P要走向普惠金融,低息是必须的,要想达到《规定》的要求,平台必须在融资综合成本上下功夫。”黄芳所说的融资综合成本,主要包括线上吸引理财人注册和转化为投资用户所需成本、网站运营成本和线下业务获取成本,包括业务员的工资、业务提成,门店的房租等等,此外还要覆盖坏账率。《规定》出台之前 “高息”现象已在悄然改变为了应对政府监管,回归普惠金融,行业线上融资利率也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7月31日,P2P网贷行业综合年化利率为13.58%,环比6月下降了59个基点,创下历史新低。其中,利率区间在15%-20%的平台占比34.96%,仍是主流,但占比较6月下降了2.04%。而利率在20%以上的平台占比显著下降,尤其是利率在40%以上的平台,7月占比仅1.08%。此外,利率在12%以下的平台比例较上月上升了2.68%,占比达到15.68%,逐渐成为次主流平台。但成交量却势如破竹,截至2015年7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825.09亿元,环比6月上升了25.10%,是去年同期的3.8倍,网贷成交量大幅增加,使得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7660亿元。说明投资人已经从追求高回报转向追求高安全性。同时平台在线上融资上也开始出现明显分野,公信力强的平台即使线上融资年化利率只有7%也能吸引到大批投资人,而公信力差的平台即使达到24%也只能被看做骗子。黄芳表示,“未来P2P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资产和品牌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作者 人人聚财研究员龙宗慧)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