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盘点了去年跑路或者出现提现困难的平台,一共275家,如果刨除公休日和法定节节假日,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家平台出问题。
P2P平台爆出那么多雷,原因很多。
品信众达认为:从政策管理层面讲,这个行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不像证券行业那样,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资金监管机制、退市制度等等;从行业自身讲,民间金融的市场规模庞大,鱼龙混杂,通过互联网募集资金成本低、速度快,又缺乏有效监管,于是一些不那么正规的公司,就借P2P这个壳干起了违法或者违规的买卖,一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从市场角度看,从2012年起,经济大环境就很不好,持续疲软,融资难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国企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只能勉强度日,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就更不用说了,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路走高,加剧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
说了这么多,P2P行业还得继续发展,市场这么大,想挤进了来分一杯羹的人很多;同时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P2P的情况远比证券、保险等行业复杂的多,不会一步到位,所以眼下,更多要靠P2P企业自律了。
P2P企业自律,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担保。关于担保、反担保、再担保的概念,这里举例说明。
担保:A向B借钱,B觉得有风险,于是要求C提供担保,A向C支付担保费;如果A不还钱,C需要替A还钱给B,再向A追讨。
反担保:C给B做了担保后,感觉承担风险太高,要求B提供抵押或者质押物,降低风险;B把名下的房产、汽车、生产原料等抵押或质押给C;如果B不能偿还A的债务,C垫付后通过拍卖B的抵押或质押物追偿。
再担保:C给B做了担保;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找到D,如果B还不上钱,C和D共同承担代偿责任。
但实际操作中,情况比这个负责的多。品信众达盘点了目前常见的有三种担保形式,平台自身担保,关联公司担保,第三方合作担保。
平台自身担保,最常见的是平台承诺本金和收益保障,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担保。像红岭创投、人人贷这些大平台尚可,小平台就要打个问号了。另一方面,这种承诺和法律上担保不是一回事,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担保。
关联公司提供担保,和上面有些类似。比如我开了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A支付;接下来再开一家P2P,叫B贷款;然后由A支付给B贷款提供担保。看似两家公司是两个独立经营的实体,但背后控制人还是我,都是一家人。
第三方合作担保,就是找没有关联关系的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有融资性担保公司、还有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前者在设立、监管等方面,远比后者严格,比如优金客等,选择就是融资性担保公司。
既然问题这么多,去担保化就成了业内的一种声音。最先喊出去担保化的是陆金所,随后便推出了无担保的投资产品;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公开场合也表示,P2P机构应当明确定位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P2P平台自身不得进行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陆金所也爱用这个说事。
所以,在目前形势下,担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核心是怎样让担保更靠谱;去担保就像百度给P2P划定的18%红线一样,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转自ppzhong.com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