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全部,但P2P以其速度与规模、问题与风险受到了更多关注。P2P行业这种井喷式的增长是百花齐放,还是乱象丛生,市场自有公断,但是业内有一个共识,即在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提下,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探索在新金融环境下的监管与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P2P到底该干什么
网络P2P平台的发展,打破了银行对金融的垄断,非金融机构做起了金融业务。对于P2P到底该干什么,陆金所副总经理倪荣庆认为,P2P的核心就是为借款人提供及时、方便、公平的服务,同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的服务同样重要,而风险管理的一个核心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是我们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他还称,“相对于传统的民间借贷牛车式的做法,互联网提供了飞机式的快速机制”。
在倪荣庆看来,P2P本身不是一个新事物,“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的民间借贷,其实就是一种P2P的传统的形式。这种形式完全没有改变,只是通过网络科技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处理风险,从而降低借贷成本”。
据倪荣庆介绍,从借款人来讲,目前集中于华东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同时在融资量和投资量方面的差异上可以看到,在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资金量比较大。
“灰色地带”的风险隐患
对于P2P网贷平台存在的风险隐患,警方认为,一是信息不对称。普通投资者对一些P2P网贷平台的资质不了解、对其出借的项目不了解、对规范的P2P网贷平台的运作模式和标准不了解,从而上当受骗。
二是引发非法集资犯罪。P2P网贷平台原本是网络借贷资金撮合的一个中介平台。但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有的P2P网贷平台非法募集资金,形成“资金池”,把资金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空间,再以高利转借给他人。有的P2P网贷平台虚构借款事由,将募集的资金用于自己的公司经营,达到“自我融资”目的。还有的P2P平台对于借款人及借款用途疏于核查,造成大量虚假借款需求。
对P2P的法律风险思考
第一是资质风险。投资方应当对平台公司、融资方、担保公司的资质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看其是否经过工商、税务、甚至公安机关、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许可,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并进行了合法注册。特别是对担保公司的资信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
第二是利率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
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可视为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第三是信用风险。在P2P网贷中,提供的担保方式通常为信用担保,而非实物担保。在担保公司没有足够资金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发生违约,会产生信用危机,从而影响投资者信心。
第四是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由于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需要签订电子协议。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如果存在虚假信息,严重的如跑路事件等,就会违反电子商务等方面法规甚至触及刑律。
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发展P2P网贷市场,另一方面要成立自律组织规范市场,从而降低法律风险,使民间资本形成良性发展。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