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回归到投资收益率上来,纵观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融产品,包括股权众筹、基金等,最适合普罗大众的依然还是P2P。事实上,自去年开始,P2P行业的整体收益率就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调整。这种调整,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近一年时间里,央行多次降准降息,社会总融资成本一再降低,P2P行业唯有同步下调利率,才有可能保住资产端方面的竞争力,否则优质资产将会全部流向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则与监管政策有关,P2P行业最早是以高息而闻名,但政策所倡导的“普惠金融”除了要惠及投资人以外,也要惠及借款人,因此资金成本也应维持在合理区间内。有些投资人可能认为,P2P行业降息就会失去竞争力,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收益率经过几轮调整之后的P2P,仍然优于其他常见理财渠道的,例如历史年化收益跌破了3%的余额宝、一年3.25%左右利率的银行定存、历史年化收益6%的银行型理财产品等等。因此,从资金的回报率来看,正在走向合规的P2P仍然是寻常百姓闲钱理财的优质渠道。
P2P行业怎么说冷就冷了其次,当前P2P平台正在积极推进的合规化建设工作是符合投资人期望的,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增加投资人信心。结合监管意见来看,政策对P2P行业的重点要求是资金安全及信息披露。一方面,监管层明确表示平台应当加强对投资人资金的保障,特别是要对接银行系统进行资金存管。虽然截至目前仅有50家P2P平台成功接入了银行托管系统,银行存管工作整体进程缓慢,但银行存管渐成行业共识,未来半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完成银行存管工作,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项利好。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向来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也是监管层对P2P平台的重点要求之一。事实上,P2P行业自融、假标、诈骗等风险事件的层出不穷,多半是平台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导致的,由此可见,在信息不对称下投资人是很难对借款项目进行风险甄别的。因此监管层对P2P行业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不仅有利于平台的合规发展,更有利于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首先,P2P行业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合规化建设,营销和引流都已经退居次位,那么在不进行大规模获客营销的前提下,老用户就成了平台维持增速的关键因素,平台自然不会放任现有投资人不管的。因此,出于维护老用户的目的,P2P平台仍会持续发力,例如不断升级网站,加强用户投资体验;在保证现有收益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息活动,促进投资人留存等等。基于这样的前提,老投资人一般不会主动撤离平台。
基于这样的形势,有人开始担心,随着投资人信心的逐步下滑,今年P2P行业会出现大规模的用户流出现象,但笔者认为,P2P行业流失大量用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P2P行业已经进入了发展以来的非常时期,这种非常不仅体现在政策方向上,还体现在行业形势上。第一,非常政策。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前文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做赘述了。需要留意的是,今年下半年监管还将进一步收紧,针对P2P不同业务的约束细则也会越来越多,同时能够落地执行的政策办法也会不断增加。长期来看,监管介入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短期来看,伴随着监管积极性及风险意识的提高,采取的一些事前介入手段可能会引起部分投资人不满。例如此前某平台因经侦介入而终止运营,就有不少投资人为其“喊冤”。此事一出,不少投资人开始惶惑不安,总担心自己投的平台也会“被爆雷”,忧虑之下便决定撤离了。从第二,非常形势。去年下半年到现在,P2P行业的整体形势都称不上稳定和乐观。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有数据显示,3月-6月P2P行业人气指数、成交指数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下降,跌幅8%-13%不等。P2P行业人气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行业进入了风险高发期。今年1月的时候,就有第三方机构发布数据报告,称截至1月末,共有2967家平台被列为中国P2P网贷风险预警系统的风险池预警平台,占全国总量的58%。再加之老牌平台、大型平台爆雷,投资人对P2P行业的信心有所动摇,直接冲击了P2P行业的成交量。
非常时期下P2P投资人会不会离场
P2P,P2P行业怎么说冷就冷了其次,老平台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投资人信心受损,积极性下降。今年春节之后,老平台的风险开始逐渐暴露。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新增了515家问题平台,其中不乏一些运营时间超过1-3年的老牌平台。一方面,平台可能确实存在违规操作,现阶段政策紧逼,这种平台往往经不起经侦检查,只要被盯上了基本就会爆雷。另一方面,由于运营时间长,风险项目不断积聚,平台的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加之部分投资人有意在今年撤离P2P行业,一旦资金集中提现,平台必然难堪重负。以往P2P投资攻略总是告诉投资人,投资要选有一定运营时间,积攒了一定人气的老平台,而要对那些新上线平台进行慎重考察。如今老牌平台爆雷接二连三,还有一些言论认为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老牌平台倒塌,无疑是对投资人信心的二次摧毁。
首先,监管压力。一方面如前文所说,监管强压直接导致了P2P平台总体数量的减少,因此行业不断表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监管作用下P2P平台的发展策略都已调整为合规化建设,这一段时间内,平台对市场的开发热情有所下降,相比过去几年的盛况,今年的P2P行业仍笼罩在寒冬当中。
伴随着互金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P2P行业越发地感受到了不断收紧的监管之力,在这股强压的笼罩下,行业逐渐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新平台的入场难度持续加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网贷行业新增平台共计14家,与上月持平,同比去年下降了91.71%。另一种现象则是实力较弱的中小平台相继退场,业内也称之为良性退出。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共有515家平台中止运营,其中268家被动退出,即受到经侦调查、出现提现困难等风险的问题平台,另外的247家为主动退出,即平台受到某些政策或运营方面的影响,对投资人本息进行清偿之后便正式停业。新平台数量增长缓慢,老平台退出频率越来越高,两种因子共同催生了如今P2P行业的“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所折射的便是P2P行业降温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自从去年年末银监会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P2P降温潮就已经初现端倪了。根据《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12月月报》显示,截至12月底,2015年正常运营平台为2595家,环比下降了0.65%,这是近几年来P2P行业首度出现的平台数量负增长。2016年1月,正常运营P2P平台为2566家,环比下降了1.12%;2月,新上线P2P平台仅27家,环比12月减少了60.9%,至此P2P行业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为代表的多个省市金融办、经侦、行业协会等单位也展开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工作。以近期来举例,5月北京市金融局宣布将实施“1+3+N”的网贷行业监管模式;6月初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解冬透露已经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将针对P2P平台展开摸底排查工作;近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在资金存管研讨会上提出P2P资金存管批量打包方案,并称其将成为配合互金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火了几年的P2P行业怎么说冷就冷了
P2P行业怎么说冷就冷了虽然已是酷暑,但P2P行业却呈现持续的降温现象。据第三方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连续出现负增长,同时新增平台大幅减少,较2015年下半年已经下降了67.2%。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