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案例:校园惊现“夺命贷”?学生分期要量力

健康的市场行为需要良好的制度来呵护。从校园信用卡到如今的校园贷,都是金融创新的有益探索,但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等制度障碍,造成诸多无效的市场行为,甚至走偏。

案例:校园惊现“夺命贷”?学生分期要量力

另外,允许网贷进驻校园的各家高校,也应担负起“财商教育”的义务。例如开设金融知识必修班、举办网贷指导与教育讲座等,提高学生的负债风险意识和消费理财理念。对于个别学生不理性的借贷行为和心理,学校和家长应及早制止和疏导。

所以,虽不能对校园贷全盘否定,校园贷款乱象的净化迫在眉睫。如对申请贷款的学生,网贷平台及代理人要做好充分的风险告知,有效评估其偿贷能力,这样既能降低平台的逾期和违约风险,对大学生也是很好的保护。此外,违约金及服务费等信息要透明公开告知,避免学生陷入“利滚利”的还款困境。

另外,国内青少年普遍缺乏基础金融教育,难以识别网贷陷阱,做好自控。当前,对于收入和负债的概念,多数国人是在工作后才慢慢建立起来。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年群体,虽多数已满18岁,但经济尚未独立,且财商能力普遍“未成年”。

但若就此“一禁了之”,则无异于因噎废食。校园贷在为大学生提供生活消费、培训进修、创业等方面的资金帮助上,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满足学生求学、小额购物甚至创业等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申请便利、放贷迅速,校园贷等金融产品将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及。

此外,有些网贷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织各类费用陷阱,如“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通过这些途径谋取暴利,加重了学生的偿债负担,使学生陷入网贷泥潭。也难怪类似郑旭这样的普通学生却背负了几十万贷款,最终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

P2P,案例:校园惊现“夺命贷”?学生分期要量力

合理的大学生贷款需求却被网贷“玩儿坏”了。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在校园贷的业务拓展中,网贷公司漏洞百出。最严重的就是,很多网贷平台对大学生的借贷额度和偿债能力,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据《新京报》报道,一些网贷公司只顾跑马圈地拓展业务,但风控不严,贷款审核形同虚设。

日益增长的学生消费和贷款,证明了校园贷广泛的市场需求。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

继信用卡之后,网贷开始“入侵”校园。自该事件曝光后,名目繁多、鱼龙混杂的“校园网贷”平台开始暴露在公众视野。这些平台多是通过校园代理和中介,在大学生群体中间开展贷款业务。

据报道,从2015年11月以来,郑同学为偿还赌球债务而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诺诺磅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分期购买高档手机用于变现、申请小额贷款,共计高达58.95万元。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