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李先生高兴地把那套花了32.79万购买了两年多的房子转手掉,并提前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保费一年被“吃掉”1080元 由于自己疏忽,他并没有及时去保险公司退回按揭保险费。岂料,今年3月,当李先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从保险公司拿到“退保费”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的保费是3936元,保期20年,现在才过了一年,保险公司就扣了1080元,只退回2856元。“凭什么一年就扣掉1080元,这账算得也太糊涂了吧?”李先生强压心中怒火责问。 看不懂的退保公式 李先生提出要看退保计算公式。保险公司亮出公式:[3936-327986×0.1%×(2×12+10)/12]×95%。 可李先生怎么也看不明白,要求保险公司对该公式进行解释,但那位负责接待他的保险公司经办人员只能解释里面的“95%”,是“因为要扣除退保金额5%的手续费”,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并一个劲地称“公式是总公司算出来的,很专业,按这个算自然不会错的。” 据李先生说,当天,办退保的人非常多,不少人拿到退保费后,惊讶所扣费用太多,便都要求保险公司做出解释,但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一句话,“按公司规定计算出来的”,态度“理直气壮”,致使不少人当场对保险公司恶语相向。 办完退保,李先生有种被骗的感觉,心中藏着两个疑团:退保公式是否合理?退保金额5%的手续费该不该收?为此,他投诉到本报。 禁收手续费令行难止 接到投诉后,记者先摸了一次行情,发现日前由于银行利率上调,提前还贷人数增多,去保险公司退保的人也与日俱增。而目前广州一些保险公司的做法是,收取退保手续费或违约金。一般行情是,手续费为保费的5%,违约金为退保费的10%,但遇到退保高峰期,最高可达30%。 奇怪的是,这样的收费,国家《保险法》早已明令禁止,但在整个行业却依然成风,有的更是以与银行推行“捆绑合同”的形式予以约定。 中国保监会广州监管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退保收违约金的投诉已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们也已于今年3月1日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房贷险退保问题的通知》,重申保险公司不得单方面在保险合同中以特约批注方式要求投保人在退保时支付手续费、违约金或其他名目的费用。虽然监管部门有此表态,但保险行业违规收费行为依然我行我素。 退保公式难倒监管部门 记者调查到,比收手续费、违约金更让消费者成了“冤大头”的是那些以专业面目出现的退保公式。从记者目前掌握的广州房贷险“老三大”——人保、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的退保公式看,算法各不相同。 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广州经营房贷险的10家保险公司,无一家退保公式相同。这些公式都是保险公司根据自身风险预测、业务量精算出来的,遇到风险、业务量变化,公式也会相应调整,不过,公式不仅一般的人看不懂,连保险公司绝大多数人都不懂,而办退保的经办人员也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把保费、保险额、承保期数、费率输入电脑,然后电脑自动生成结果。 为什么这么多家保险公司的退保公式都有自己的条条框框?在此方面,保险公司就这么自由? 中国保监会广州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副处长刘云海告诉记者,中国保监会对房贷险退保公式的制定尚无统一格式,我国目前实行报备制,即各保险公司总公司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风险预测等因素精算出退保公式,然后到中国保监会备案。经中国保监会审查,认为公式合理,那么就可以执行。而对于退保公式,中国保监会广州监管局的另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别说消费者,有的公式就连我们也看不懂”。 退保公式暴露监管不足? 有意思的是,投保时,保险公司会给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公式:保险金额×实际承保期限对应的费率×实际承保期限。 有了这个公式,计算退保费最终应该只是一个减法的问题了。先运用该公式计算出实际承保期内应该交纳的保费,然后用投保时计算出的总保费,减去实际应该交纳的保费,就得出要退的保费了。 以李先生的个案为例,李先生的实际承保年限为一年,那么一年承保期内应该交纳的保费为327986×0.1%×1=328元。如果扣除退保金额5%的手续费16.4元,那么一共要交纳的费用为344.4元,可这与保险公司计算的1080可是差了735.6元。 更有意思的是,当记者提出这种计算退保金额公式时,中国保监会广州监管局有关人士表示认可,称此公式对消费者很公平,并“希望保险公司运用这种计算方式。”但问题是,目前各保险公司的退保计算公式仍各行其事,这是否暴露出该行业监管不足呢?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