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保险资金入市热点中的冷思考

近年来,国内学界要求保险资金入市的呼声日见高涨,目前间接入市已成现实,到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已达691.9亿元。[1]在今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最近,《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经过相关部门的会签,现已上报国务院,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已经箭在弦上。这些举措对证券市场无疑是一大利好,深受市场各方欢迎。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旗帜鲜明的质疑却难得一见。但这样的叫好声能持续多久?笔者表示怀疑。 一、保险资金入市的经验根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一直存在着照搬发达国家经验的倾向,似乎发达国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如果没有,那么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根子肯定在这个“没有”上面。在寻找保险资金入市的根据方面,学界仍是沿用这种省事的思路。那么,国外的经验是怎样的呢? 保险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保险资金大规模入市的历史并不长,而且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入市的规模也各不相同。外国保险公司重视资金运用的压力主要来自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承保能力的过剩,导致承保利润下降,承保亏损普遍存在。目前,投资已成为西方保险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保险公司管理着全球40%的投资资产。外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率为90%以上,投资领域涉及股票、债券、房地产、抵押或担保贷款等。几个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如下表所示。 1975-1992年六国保险公司综合盈利率构成状况(单位:%)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瑞士 承保盈利率 -8.2 0.33 0.51 -11.6 -8.82 -8.48 投资收益率 14.44 8.48 8.72 13.01 13.29 11.55 综合盈利率 5.8 4.56 4.99 1.38 4.52 3.07 从上表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确可观。从保险公司的盈利结构上看,1975-1992年,表中六国保险公司综合盈利绝大部分来源于其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作为传统主业的承保业务盈利能力极差,甚至大幅亏损,保险投资实际上成了保险公司经营的生命线。 与西方保险公司相比,我国保险公司不仅面临同样的压力,而且还背负着沉重的利差损负担。我国寿险公司1997年以前承保的大量业务预定利率在7%-9%之间,最高保单利率曾经达到13%。寿险公司多数资金运用体现为银行存款。1996年到2002年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我国寿险公司出现了高预定利率的有效保单,另一方面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与银行利率同步下滑,出现了巨额的利差损,单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家,利差损就接近2000亿元。[2]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和保险市场开发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已经使保险行业面临双重挤压,资金运用的效益对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也就日益显著。按照一种思维惯性,要提高投资收益,就必须大力拓广投资渠道。根据国外经验,保险资金入市似乎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二、保险资金入市的理论根据 如果想为保险资金入市寻找理论根据,难免遭遇尴尬。从企业经营的常识来讲,如果一个企业的主业不能盈利,而要靠辅业的盈利来支撑,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很难说是理想的。然而,在保险业,这种状况正在被当作“经验”来借鉴,说起来真有点东施效颦的意味。

[1]23456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