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博物经济学

博物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概念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经济学的简单常识上,试图通过基本的推理去理解并解释事物的本质。这种方法所得的结论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发现事物的合理性,增加理解和预判。经常性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会是非常有趣的经历。在《牛奶可乐经济学》里,为我们示范了这种诠释现象的方法。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中能发掘出一点什么东西。为什么很多著名的外企会向高校免费赠送电脑和软件?据我所知,有很多跨国企业如IBM、Ms等等,都有向高校免费赠送电脑和软件的习惯。通常的做法是这些知名企业和校方建立战略合作,企业帮助学校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电脑机房,相应赠送各自的产品软件。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众所周知,电脑和软件的价值不菲,这些跨国企业为何要这样做?理由如下:1人才战略在高科技企业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人才。电脑哪里都买得到,但人才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人才要经历很长的周期才能培养出来。而在大学里面寻找有潜力的人才,是这些高科技外企的人才战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学校里面搭建环境,让学生来适应和熟悉企业的研发体系,人才就会冒出来,企业会定期鼓励并筛选有潜质的实习生到企业实习,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进一步发掘或培养人才。如果运气好,优秀的人才不但可以形成很好的后备力量,也可能直接带来创新的技术或产品,这种价值投资,简直是物超所值。2竞争的需要如果市场上有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那么向高校免费赠送软件也是一种竞争的策略。比如说两家都有编程工具。每一家企业都有一个占座的心理:希望学生只学习使用自家的工具。他们一般会怎么做呢?他们一定会免费赠送一些东西,然后,建议学校开设某类相关课程。(当然一般说来,该课程跟他们的私有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企业的想法是这样的:人都有习惯的心理。用会了,不太愿意改变。学生毕业后,如果在这个行业使用这个技术的话,他们一般会首先采用自己熟悉的技术。即使是不直接使用技术的人,也可能对该技术了解而推荐雇主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推荐不知道的东西,或是不太了解的东西。3建立品牌形象在年青人心中建立美好的形象,就奠定了企业的未来。这些现在的学生,若干年后,可能是某个机构组织上的决策者。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真可谓,花小钱,占大便宜。也说明了:天下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思考有一个问题:在上面这种事情上,看起来企业乐意、学校乐意,学生也乐意。皆大欢喜。看起来没有一个输家。你觉得真的没有输家吗?如果有,你认为是谁?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每天会收到那么多的垃圾短信和邮件?经济学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成本。理解了成本,可以理解很多事情。不理解成本,可能要吃大亏。成本不仅是指金钱上的,也有时间和情感上的。比如,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不计成本地在子女身上投资:让他们上学、买房、啃老。他们也乐此不疲。精神上有压力,也有快乐。一般说来,人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件好事或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可以忽略掉现实成本的压力。因为他觉得值得做的事情,成本不是问题。但对于有明显的获利动机的时候,成本会明显影响人的选择。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垃圾短信和邮件。这是为什么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短信和邮件的成本几乎为零。在互联网上,很容易编写一小块代码,然后让其自动运行,采集网页上所有可用的电子邮件。很容易往这些邮件发送垃圾内容。在之前,人们都是通过信件和电报来传递信息,一是不可能大规模自动采集别人的通讯信息,二是传递是有费用的。成本遏制了贪婪和大规模做恶的可能。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是由这样的原理决定的:如果获利的实际收益远大于其所担的风险和惩罚。人们往往会挺而走险。一旦技术降低了成本,人性的本质就会显露出来。通过技术散播垃圾邮件或者行使诈骗,成本低,而且不容易被抓获。深知技术特性的投机者和利益集团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利用大众对常规技术的依赖和无奈,可以堂而皇之、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地干着掠夺和分赃的勾当。思考技术是中性的。好人用,就能帮助人。坏人用,就能害人。技术的先进性,也可以降低作恶的成本。想想:你的电脑主页被某个不请自到的插件所篡改,你的QQ号码被盗。你的机器莫名其妙地中了木马。等等。在所有这些让人恼火的背后,都是藏着一个黑色的产业链:不外乎要未经允许霸占你的电脑,弹出某个广告。或将倒卖物品卖出获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最近有关“响一声”电话吸费的事情,如果是真的,你认为可能哪些人难逃干系?为什么卖软件的包装盒一般要做的比实际的尺寸大很多?大多数人买电脑,花个万把块钱不觉得心痛,如果花同样的钱买软件,公家可以,私人都会说:电脑城什么软件都有,统统五块钱!所以,在中国,挖煤的比做软件的更容易发财。当然,也有一些软件,客户愿意买正版,比如:英语教学碟、财务软件、杀毒软件之类的。一般的商家会用一个很大的包装盒来装,里面东西并不多。我想,可能有如下的原因使商家愿意这样做:1报账的说法公家买东西,肯定是要报账的。你买了个电脑,领导说:拿来看看。你回头一指,那黑色的机箱,播放着vcd或k线图的显示屏。老板是能看见的。买软件,麻烦一些。你好意思拿出一个小盒子,跟领导说:这就值几千块,或上万元。领导会问:就几张光盘,值那么多钱?盒子小了,都不好意思说。盒子很大,看起来很正规,领导一看:OK,果然是正版啊,盒子都那么大!2产品的品牌形象有一次,一个客户升级电脑显卡,让我们帮选一个。我们给推荐了一个杂牌的,我们自己就用的一种。客户不要,他要有品牌的。结果给他找了一个品牌厂商的,基本的芯片都是一家做的。不过,杂牌只是一个塑料袋装着,而有品牌的这个装在一个大盒子里面,卡的大小都一样,放在盒子中间,外面全是泡沫。杂牌150,品牌的600多。我们开玩笑说:这盒子真值钱。一般说来,当你对一个商品的信息了解非常透彻的时候,人的选择取向于务实的选择。但是,一旦商品的信息不透明,而该东西在人的心中又感觉特别重要的时候,人会趋向于保守的选择:相信品牌。所以,在这个时候,关于品牌周边的装饰和包装,对人们的信心是很大的补充和支持。在上面的例子中,品牌的商品是不可能随便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所以,夸张的盒子能人感到放心。思考人是感性的动物。人们都说要重视一个东西的内在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潜台词是:如果表面还过得去的话。人们往往需要的不一定真是适合自己的东西,而是需要使自己看起来很有面子的东西。所以,商家会考虑到人的各种怪癖,设计出各种商品,满足大家的需要。比如,有些奢侈品商家会为某些商人的大老婆提供发泄愤怒的报复性产品:价值几十万元的皮大衣。你有没有因为某种情感上的原因,购买过某类产品?想一想,背后其实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你买它?为何小区有车库,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把车停在上面的公共区域?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小区的路边都停满了。小区有车库,还有不少空位。为啥大家都停上面,不停在下面。这个问题是儿子问的,比较简单。停上面和停下面的支付不同。停车是要收费的。比方说,在上面停车的话,是每个月100元。而在下面的车库,是需要购买车位,要一次性交6万。有人觉得一次交不划算。因为这个钱用于其他方面,可能获得更大的回报;还有人是觉得只是暂时居住在这里,以后还可能搬走,没有必要在车位上投资;有人用的是公车,公家可以给油费和停车费报账,但是不可能给车位费报账。没有人傻到给公家的汽车买车位的。思考人只有花自己的钱的时候,才知道节约。所以,反过来说,要让人节制,你得想办法让他花自己的钱一样来行动。花别人的钱,从来不会爱惜的。想想看,从有哪些方面,可以大致判断一辆车是公车?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有使用盗版的经历?如今,大多数人都有使用盗版的经历。象比尔·盖茨这样咒骂盗版为“小偷”的人,也在私底下承认过,他自己也看过一些未经授权的视频。盗版有自己的经济学基础:1如果东西一样,那么对顾客来说,当然越便宜越好;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去偷盗。但是,如果人们想要,人们又买不起的时候,出现盗版或A货,就给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人们很少有道德的挫败感,不少人认为:如果价格能承受,他们非常乐意购买正版。2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需要有品质的东西我从不买盗版书,但是盗版碟倒是经常看。盗版书的品质跟正品一般说来相差很大,但数字产品的差别不大。而且我发现盗版组织的市场意识特别强:什么东西畅销,什么东西很快就摆出来了。所以,要做音像产品的市场调查,只要去盗版市场看看就知道了。有时,看着好的东西,正版出来就可以买下来做收藏。如果不好看,就扔一边去。3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产生价值我经常要找一些稍微老一点的电影,在传统的正版和盗版市场,都无法找到。只能通过象电驴这样的东西得到。网友们有很多珍藏,只是为了彼此共享,不完全是为了盈利。传统市场放弃这些优秀的产品,也是因为其需求量和成本间的制衡。但是,对用户来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产生价值。而商家认为,哪里有价值,哪里就该分成。这种尖锐的矛盾,显然不完全是非商业盗版的用户所愿意的。我愿意付钱去找想要的产品,但是,传统的市场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我只能加入到分享的行列中去。4顾客需要不同的产品组合、更好的服务很多装机用的傻瓜软件,比正版软件提供了更好的集成安装和更新服务的功能。这些本该正规厂商做的事情,被盗版商发挥的淋漓尽致。盗版厂商在理解用户需求,应用各类尖端技术把现有电视节目转化为电脑影视产品方面,的确行动迅速、准确。拥有很快的创新能力。产品灵活、价廉物美、如假包换,童叟无欺。服务做到一流,人们很难拒绝。5对某些人不利的事情,对另外一些人就会有利商业规则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规则的变迁。也是新价值规则和旧价值规则的博弈。已经成名的人,希望自己的作品,每一分钱都落入自己的腰包。因为传播的价值一旦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收获最大价值。未成名的人,可以免费发行自己的作品,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本身就是在增值,盗版或免费其实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客户。思考俗话说:窃国者王,盗物者贼。但还有:适者生存,存在即是合理。很显然,经济利益并不是创新的唯一动力,甚至也算不上是根本动力。那么,那些昂贵、奢侈的宣传所浪费掉的金钱,其实是可以转移到更好的产品和价值提供中的。根本的问题是:谁动了谁的奶酪?用什么办法来应对这种改变?需要什么样的改变?是改变公众,还是改变自己呢?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来保证自己是符合时代潮流,顺应民意,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呢?如何去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点?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傲慢和偏见?我们或许现在不知道答案,但我们知道好的结果,肯定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结果。因为大众从来不是傻子,在现实面前,人们永远展现的是自己内心的经济学的选择。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