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银监会颁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贷行业提出了十二大禁令,并给出了18月的过渡期安排,要求不符合规定的机构在18个月内进行整改。规定是非常严厉的,信用中介、不许担保、不允许开设线下实体等要求,很多现有的平台都不合规。《征求意见稿》颁发两个月来,《投资界》记者发现,很多平台已经开始积极拥抱监管,但更多的平台是回避,如弱化平台的P2P属性,对外宣称自己是“理财平台”,并不是“P2P网贷”。 撇清自己不是P2P,就可以躲开监管吗?是不是可以以更积极的态度来拥抱监管呢?国内并无可借鉴,但我们可以从2008年美国的对P2P网贷行业的严厉监管找到一些答案。当时,Lending Club才刚刚上线一年,但在经济危机过后,它超越了早它两年成立的Prosper。早两年成立的Prosper如何丢了先机? 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是美国P2P行业最主要的监管部门。Lending Club于2007年上线,在它之前的2005年,美国第一家P2P平台Prosper就已经成立。在成立之初,Prosper就寻求SEC提供一封监管豁免函以确定其运营方式的合法性,但多次尝试一直未被允诺。在这里需要先说一下Prosper和Lending Club最初的运营方式:本票模式,即借款人在发布借款单以后,由投资人进行认购。在认购之前,投资人都把自己的投资资金存放在富国银行的一个集合托管帐户里。借款人向平台签发一个本票,即一个标准的借款单。然后由平台把这个本票转让给投资人。2008年3月,SEC认为本票模式为证券性质,需要准备申请注册。4月份,Lending Club主动关闭投资业务,着手准备注册。这个成本非常高,光是申请注册流程的注册费就高达400万美元。在申请注册阶段,新投资人不能注册,但借款业务还在继续运营,Lending Club用自有基金继续发放贷款。对于SEC的注册要求,Prosper并没有主动采取行动。2008年10月,迫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压力,SEC对Prosper下达了暂停业务的指令,要求Prosper必须提交有效的注册申请。在向SEC登记注册期间,Prosper不得已停业一年,停止发放新的贷款,继续运营着原有的贷款。停业一年对Prosper的打击非常大,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而等完全合法合规之后,一直在发放贷款的Lending Club已经在市场份额上完全领先。登记注册的要求也阻止了另外一个竞争者:P2P行业鼻祖,英国的Zopa。当时,Zopa也在做进入美国市场的准备,但是面对巨大的注册成本,Zopa放弃了这个决定。这次监管“劫难”,对Lending Club也是非常难熬的,整个过程几乎烧光了上一轮所有的1000多万募资。但是同时,美国草根P2P平台也逐渐消亡了,“劫难”过后,整个市场格局也变成以LendingClub为主,占据了美国市场80%的份额。如何解决国内P2P乱象? 在SEC注册之后,美国P2P面临的监管非常严厉。以lending Club为例,需要每天向SEC详细报备投资人、借款人、交易额等各种信息。光是这一点,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证券化所需的成本,使普通的P2P借贷公司不能轻易做大,却为真正有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提供了规范了发展路径。关于借鉴美国P2P网贷的监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美国是判例法,根据证券市场两个著名的判例,认定借款的单子是证券,因此必须得到证监会注册,第一年需要交几百万的注册费,而且第一年不一定能注册成功。注册完之后还得做全面的信息披露。”廖理认为,目前P2P的乱象可以通过借鉴美国的监管方法来解决:“大家可设想,这几千家P2P平台,如果披露高管情况,披露每笔资金细节,然后再披露财富报表,大家在挑选P2P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淘汰一大批,逐渐改变目前中国P2P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同美国一样,国内网贷行业最大的风险也是政策风险。国内《征求意见稿》虽然没有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但从非常多的细则上进行了详细的约定,对于国内草根创业平台来说,基本关闭了创业的可能性。对于大平台来说,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才能完全符合规定。18个月的过渡期,可以说是P2P平台的淘汰期,只有根据细则进行彻底整改的P2P平台,才能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毫无疑问,草根野蛮生长的P2P时代已经过去了。(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