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国资系p2p平台(仅从兜底动力上来探讨),从河北融投兑付危机从爆发迄今几无进展我们可以看出,纯国资系平台(特别是背靠政府)出于政策和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等目的,有充分的运营P2P平台需求,却没有摆脱大部分国企政企不分,效率较低的现状,也没有大规模兜底的动力:一是债务纠纷未必是现在任者造成的,二是指导意见明文规定P2P为信息中介。即使债权人是银行、基金、信托等机构,面对冗长的调查重组程序,除了申诉和维权,也没有其他办法。当然国资系相比较其他类型平台,理论上合规性会做得更好,但是仅仅是合规性做得好并不能充分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紧接着是稳健运营,道德风险较低的老平台,此类平台的标杆是深圳的HL,其首倡的垫付模式伴随HL一路发展,创始人面对多次逾期的担当让其收获无数铁杆追随者支撑平台一路走来。这种一般CEO个人印记较为浓厚,CEO或者创始人的职业宿命无形中已与平台高度捆绑。在投资者保障方面如果遭遇信任危机,CEO乃至整个管理团队在行业中绝无立足之地,平台遭遇兑付危机基本等同于个人信誉扫地。及个别巧言善辩的苟且存活下来的,大约只是为规避法律责任尽责扫尾而已,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因此这类平台抛开道德风险,创始人或管理团队不到山穷水尽也不会轻言“信息中介”。
再看风投系,背景得以证实的著名风投,在潜在危机爆发前,风投机构能够调动的资金及人脉都能较好的帮助平台渡过难关,最不济还有增发扩股融资的方式,而撒手不管虽不至受太大牵连,却要面对在平台的投资完全打水漂的窘境。
P2P,从P2P平台背景分析低息平台的安全性先来看上市系,目前注册制推出遥遥无期的前提下,上市一方面给上市公司带来低成本融资渠道及身份认同等隐性资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依旧是未上市企业的香饽饽,特别是在IPO排队企业创近年新高以及中概股纷纷筹划回归A股的情况下。基于此,上市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重大负面新闻,从汉能事件到快鹿系兑付事件来看,上市公司100%独资公司或控股公司爆发财务危机,不仅丧失了便捷的融资渠道或上下游供应商融资渠道,且其引发的连带效应足以在短时间内带翻其母公司,其影响即使是上市公司全力挽救,也未必能力挽狂澜。因此,现阶段上市公司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在局部风险还在火苗阶段,大部分公司有能力也有动力将其扑灭。
从平台背景上看,低息平台绝大多数是具有一定背景或者稳健运营多年的平台,根据目前常用的背景划分方式,个人认为平台先从爆发兑付风险时安全性排序如:上市系>风投系>民营老平台>国资系。
今年以来,随着政策趋紧,暴雷平台增多,“低息安全论”再次在部分投友中盛行。不可否认,背景相似、风控水平相近、人气相当的两个p2p平台,总体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平台,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是会明显优于较高的平台,从而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安全性。以下笔者尝试从常见几个因素聊聊低息平台的安全性逻辑。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