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理公司、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推荐过来的债权,风险首先在于债权的真实性,比如票据和应收账款。目前风控做法是,由推荐企业进行第一道风险控制,P2P平台再进行第二次检验。但现在一些平台开始转为依赖推荐企业的风控,因为是由推荐企业对项目进行本息保障。其次,我们要重点关注推荐企业的垫付能力、所在行业情况以及是否有股东重叠现象。P2P平台一般都会给推荐企业一个授信额度,我们要检验这个授信额度是否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另外,在2014年7月,四川的担保公司集体出事,引发担保行业的地震。担保业在我国试点较早,并有对应政府部门监管,依然出现如此重大事故。反观我国商业保理,发展尚稚嫩,各方面的监管、企业信用体系和管理体系仍未健全,行业较为混乱。因此,我们要着重考察推荐企业所在行业甚至所在地区的风险情况,从而更好的评估平台的风险。
3.P2C模式
P2C,Platform(平台)to CreditAssignment(债权转让),即债权转让模式。P2P平台先在线下把钱借给贷款者,然后再通过线上将债权转让出去。为了能更快的处理债权,有时候会采用拆标的方式,将债权分成不同金额或不同期限的标,从而实现债权快速流转。但这也存在了一个最为诟病的问题:产生了资金池。本来作为一个中介,应该是帮助出借人与借款人账户直接点对点对接,但现在钱会经过平台,那么就会有存在道德风险的可能。
目前还出现了另一种债权转让模式,即P2P平台还是处于一个中介位置,但是这次是轮到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债权转移。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在该模式下不再仅是推荐借款人,而是作为一个债权人的身份借助P2P平台消化自身债权,间接加大自身杠杆,从而扩大业务量,获取高收益。该模式的风险主要为:合作机构的垫付能力、P2P平台是否与合作机构有关联、资产包的真实性和政策风险。因为该模式下,小贷公司会将部分债权打包成一个巨额资产包,然后通过P2P平台打散供投资者购买。而目前监管的大方向是信息透明和不允许平台拆标。因此该模式是否可行,我们还持观望态度。
4.P2G模式
P2G,即个人对政府模式。该模式主要对接具有政府信用背景的项目,例如政府直接投资、政府回购、国企保理、国有公司债权回购等。
该模式最大特点是拥有可靠稳定的政府信用。一旦项目贴上了政府信用背书的标签,那么这类项目的风险是可控的,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该模式依然存在风险:目前我国经济下行,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大,政府信用背书项目的违约可能发生,从而产生连锁效应。例如一些地方机构的项目周期长、回报慢,加上自身债务高,可能会拖欠债务达数年,这时平台将会面临极大的兑付压力。
四、总结
洗牌大潮即将来临,行业良莠不齐的现象将得到极大改善。在P2P平台拼命烧钱宣传、争夺客户、盲目“增信”、制造各种噱头的背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回归到商业模式的探讨。洗牌过后,留下来的平台解决了生存问题,但之后将面临的更严峻的发展问题。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将平台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最优配置,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自棕榈树原创来源www.zongls.cn
中小企业的借款一般较大额,P2P可以借此获得较高收益。在这里要多说一下,有时候高收益不一定就是不好,例如一些中小企业需要短期大额资金过桥,这样短期的高收益是较安全的,但如果是长期的高收益,我们就要留点心眼了。回到中小企业借款,由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为了控制风险,部分P2P平台开始缩小业务范围,专门做某优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借款,通过控制核心企业的风险间接控制借款人的违约风险。该模式下,我们除了要注意考察核心企业的真实性以及资金实力,还要调研该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如果核心企业属于一些夕阳产业,我们要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比如一些能源重工业,企业要借钱进行改造转型,这类工程一般周期长,结果不明朗,隐藏较大风险。
P2B指个人对企业模式。该模式下平台对接的资产主要有:中小企业的大额借款、保理公司的票据和应收账款债权、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推荐过来的债权等。
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2.P2B模式
车贷和房贷是目前P2P行业较为成熟的产品,特点是流程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有抵质押物,风险可控。但也正因业务体系成熟,模式易复制,吸引了大量平台进入,导致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平台利润降低。车辆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影响产品风险的因素之一,例如车辆的价值逐步下降,那么可贷金额也随着下降,平台利润进一步减少。平台有可能通过提高抵押乘数、提高估值或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收入增长,继而增加平台风险。
信用贷款一直是P2P行业的蓝海,但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尚未完善,无法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为了兼顾收益和风险,平台从特定人群着手信用借贷业务,比如有良好信用的高薪白领、名校大学生、有足够网购数据的电商平台客户等,旨在降低违约风险,但这种模式业务受众小,不能迅速形成规模,平台有可能会为了扩大规模和增加收入而降低审核标准。此外,以电商数据为基础的风控技术,对IT技术水平和数据库储量要求高,需要花费平台较长时间进行数据积累和技术更新。
P2P指个人对个人模式。目前这种模式的产品主要有:特定人群的信用贷款、车贷、房贷等。
1.P2P模式
P2P,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目前,P2P平台对接的资产主要有普通借款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房地产、能源工业、政府项目等,从而在P2P模式上衍生出P2B、P2C、P2G等模式。
对于刚入行的小平台来说,没有足够的口碑与品牌来吸引足够多的优质借款人和投资者,只有找到优质的资产,小平台才能在诸多实力雄厚的大平台的夹缝中生存甚至杀出一条血路。此外,大平台之间随着业务同质化,拥有稳定的优质资产来源才能“抢”到更多投资人,从而长久持续发展,避免被市场淘汰。因此,我们可以从P2P平台对接的资产中通过分析资产的风险来一探平台的风险。
优质的资产不仅能帮助平台有效降低风险,还能为平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随着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平台数量逐渐增多,优质的资产变得相对缺乏,业内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各家平台之间关于优质资产的争夺愈加激烈。拥有优质资产已经成为一个P2P平台发展壮大的核心优势。
三、资产端
随着监管即将落地,行业逐步规范,平台去担保化将是大势所趋。杠杆限制将针对与P2P平台合作的金融机构。此外,如果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得以保留,那么也是需要设定杠杆的,如果按照目前传统金融的规定,10倍杠杆将是对安全性的要求。
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最近关于限制P2P平台杠杆率的传闻引起了业界热烈讨论。杠杆限制一般是用于金融机构。P2P平台作为一个信息的中介方,本来与杠杆这个词八竿子打不着的,但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发明了风险准备金制度甚至有些平台声明自担保来对投资者进行本息保障。加上多数人理财观念不成熟,保本意识强烈,无法接受高收益与高风险对应以及风险自担的理念,进一步促使P2P行业的畸形发展。
3.平台杠杆率
P2P平台原本定位于坚持小额分散原则的中介平台,但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互利网金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过客成本高等因素,平台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如果要坚持小额分散的模式,那么平台必须要占据更多的市场,继而形成规模后才能获取较大利润。因此,业内部分平台转型走大标模式,主攻大金额的业务,从而大大提高自身收益,但风险也集中化,一旦发生坏账,资质一般的平台有可能就直接宣告倒闭。
2.平台标的金额大小
现在多数平台的风控手段都是沿用银行的传统做法,体系较完善,认真执行可规避掉大部分风险,但平台的业务量也会随着减少,平台收入降低。平台同时也要考虑生存问题,特别是刚上线的草根平台,为了快速收回之前的大额投入并迅速打开市场,有可能会盲目扩张业务量,淡化风控机制,使平台坏账率上升,风险不断累积。
P2P,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1.业务规模的发展速度
一般来说,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业务团队和风控团队。平台自身最大的风险就是要在业务部门和风控部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平台要严格进行风控,但也需容许少部分坏账的存在。目前这个平衡点在行业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规模的发展速度;2.平台标的金额大小;3.平台杠杆率。
二、P2P平台
线下业务的成本风险之所以有隐藏性,是因为线上的数据未包含线下业务的运营情况。某些平台的线上业务量规模不大,收益一般,看起来中规中矩,风险大不到哪去,但线下的业务可能是线上的数倍或数十倍,线上数据只是全部业务的冰山一角,容易让人忽视其底下蕴含着的巨大风险。线上数据线虽然能及时统计和更新,但存在真实性和完整性问题。因此,我们在评估P2P平台风险的时候,还要实地考察平台理财端的业务模式,是否有线下业门店以及线下业务在整个平台的业务占比情况。
我们举个例子,一个线下门店给投资人的年收益为14%,加上店面租金(一般在豪华地段)、装修(一般这种门店装修较豪华,耗费高)、地面广告和业务员工资、提成等成本,粗略预估,门店负担的成本将高达20%以上。另外,线下模式门槛低,纯粹是比拼人力和物力,竞争异常激烈。另外,线下规模大和品牌好的平台更容易吸引投资人,优势显著,间接提升了小平台的融资成本。如果小平台不注意控制规模,用融资回来的钱直接开拓新的门店,不断做大,试图提高提高扩张速度来增加利润,那平台已经踏上了不归路。这种方式犹如饮鸩止渴,一旦停止,平台的资金链便会断裂,严重的话可能会倒闭跑路。
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目前在我国,互联网理财概念尚未大范围普及,多数人群习惯面对面了解理财产品。线下推广模式可迅速形成规模,起量快,并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投资人和资金,深受各P2P平台的青睐。但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成本较高,且短时间内无法卸掉。当一个平台的线下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引入的资金趋于饱和时,平台的店面、人工等仍在正常运转,成本高居不下,平台的利润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还要维持投资人的收益,从长期来看,这将会对平台造成巨大的压力。
理财端有三种模式:纯线上模式、纯线下模式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纯线上模式与纯线下模式相比成本较低,但招揽投资者的效果没有线下模式显著,目前多数P2P平台采取的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理财端不就是招揽投资人吗,能有多大风险?由于纯线下模式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模式涉及到一个线下成本问题,因此隐藏着一定的成本风险。
一、理财端
当前,P2P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理财端、P2P平台、资产端。以下我们逐个分析各板块的风险:
P2P平台的风险,目前主流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平台背景、品牌以及资金实力、管理团队资质、平台信息披露程度、标的资金去向、风控措施(背景、平台信息、知名度、团队、资金托管、风控、透明度、资金去向、实地考察、利率)等方面去考察一个平台,甚至有些评估方法直接把平台背景和实力放在首要位置。笔者认为,有一个好的“干爹”和充裕的资金确实能在短期内规避挤兑风险,对坏账兜底、引入优秀团队和提高平台实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里,除了平台的硬实力之外,商业模式也逐渐成为一个P2P平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前面提到的评估元素基础上,我们还要重点关注一下平台的商业模式。
P2P,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即将落地,各路资本涌入搅局,不但提高了草根平台和不合规平台的生存成本,而且加剧了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投资者也在逐渐回归理性,越来越注重P2P平台的风险,不再像以前那般狂热。
文|贾尚乘(棕榈树研究员)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