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下,大公国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思考评级的可持续性问题。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宏才的观点来说,“如果没有合理的收费模式,老是自掏腰包干这种为人民服务的事很难长久。”毕竟评级机构不是公益组织,盈利才是可持续发展之本。(文/周纯)
事实上,笔者问了多位业内人士对大公国际网贷评级的看法,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整体还是不错的,只是上线有点唐突,很多东西做得不到位,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你看大家都是起哄的,谁站出来说它哪不对了吗?陆金所都没站出来说啥,它怕被噎死。”某平台市场总监对笔者说道。
大公数据对网贷平台评级并公布预警名单意欲何为?这一动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暂时信了。至少听起来要比什么为规范网贷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力要舒服得多。当然,网贷评级以后会不会变成其谋利工具,还有待观察和监督。
大公国际也是从整个集团变革的角度切入互联网,把互联网金融评级作为大公评级变革的试水,和整体战略转换的前驱。另外也是基于他们长期看好互联网金融发展,“等这一行业规范发展起来后肯定有我们的市场。”
虽然连一些网贷协会都指责大公国际此举有套利之嫌,但王再祥坦言,未来互联网会很发达,传统评级都会改变,传统的人工评级是没钱可赚的,未来只能通过大数据、大规模的高效评级才能产生效益。
那么问题来了:投入那么多人力和资金成本,又称完全不是商业化的评级。吃力不讨好,空惹一身骚。大公国际究竟意欲何为?
他还介绍称,数字化评级有别于传统财务体系的评级,数字的采集来自于三块:一是对大公国际二十年来积累的行业数据、产业数据、金融数据进行解剖;第二是平台本身运行的信息,包括债项信息、交易信息、运营信息、风控信息、所投行业信息等等;第三是大数据抓取,可以针对某个平台、某个债项通过互联网的终端进行检索,作为评级的一个补充要素。“基于以上这些信息量,可以对某个平台的信用风险作出一个准确的评级。现在主要是信息如何进一步规范的问题。”
P2P,大公数据对网贷平台评级并公布预警名单意欲何为?对于这些问题,王再祥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很多网贷平台狡兔三窟,有的在不同地区同时注册好几个地址。依赖大数据的数字化评级方式,在大批量采集信息时,受到了钓鱼网站或多地址的干扰。并称,下一步还要继续完善。
除了将知名平台列入预警名单这点外,大公国际的此次评级还被诟病“硬伤太多”:弄错平台地址;信息滞后,一些问题平台让放在预警名单之列;信息收集全部来源公开资料过于简单等等。
合力贷CEO刘丰则认为,行业目前需要的是“安全指数”或者“跑路指数”,陆金所由于有平安集团的背书,“算是最不会跑路的平台之一”。而在国家监管政策出台之前,“规范指数”尚无多大意义。“说白了,现在哪家平台规范了?”
对此,大公国际的解释是,平台评级不能看背景和出身,大并不代表好。从评级观点和专业角度来衡量,陆金所很多资金来源和去向不明了,债项不明了,有资金池之嫌。另外,在投资者保护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它是在政策监管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的一种政策套利,打了擦边球。”
据说黑名单公布当天,上榜的平台一开始还有点气急败坏。后来发现原来还有陆金所“带队”,做挡箭牌,就纷纷调侃起来。一些知名度低的上榜平台甚至把它看成是给自己做了一次免费宣传。笔者问过一些平台负责人,他们的一致观点是,如果名单中把陆金所去掉,公信力会陡增。
大公数据对网贷平台评级并公布预警名单意欲何为?总的来说,已有的网贷评级白名单性质的居多,黑名单偏少。也难怪大公国际首次披露676个预警观察平台,以及266个黑名单平台时,整个网贷行业都沸腾了。要知道,这两个数字之和已经超过了平台总数的一半。更何况,预警名单里还有大名鼎鼎的陆金所啊!
大公国际并不是第一家做网贷评级的,此前包括一些第三方资讯平台、学术机构、甚至媒体都做过网贷平台的测评和评级。但像大公国际号称100多人的博士研究团队,历时8个月,对全国范围内1395家平台进行声势浩大的评定和筛选,在业内尚属首次。据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总裁王再祥自己透露,这次评级耗资上千万元。
处在风口浪尖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颇有“愈挫愈勇”之势。自上周公布首批互联网金融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引发轩然大波之后,本周又陆续发布了多个跟踪报告和黑名单公告。让一票原以为该评级只是一时兴起难以为继的围观群众惊呆了:他们这是要玩真的吗?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