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 劣币 良币 营销
当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如何营销因此,虽然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但我相信“咬定青山不放松”,多种途径寻发展,是正品轮胎和高品质轮胎的必然之路。而如何在服务上,在产品的性价比上下功夫,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从不三包轮胎这几年的运营形式来看,不三包轮胎存在致命的弱点。首先是产品质量。虽然说,目前不三包轮胎产品横行,但质量上的提升很慢。而且没有三包退赔,使其丢失了一个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的信息来源,产品最核心的因素“满足客户需求的功能”存在严重的弱点,产品将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地位,因此,客户忠诚度无从谈起。第二、产品品牌缺失,使消费者无法建立起对品牌的认知。不三包轮胎只有一个名词,“不三包”,无论是那个厂出的,都无法逃脱被消费者忘记甚至是痛恨的宿命。因为在产品尚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对该产品不会有太大的忠诚度,而在产品产生问题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只会丢弃该品牌而转向其他品牌。这在经济不发达,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是普遍存在的。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不三包品牌轮胎,最终必将被消费者所淘汰。第三、不三包轮胎难以形成市场独占。基于不三包轮胎本身无品牌诉求,因此在区域上也不加限制。经销商和零售商唯利是图的本性决定了,不三包轮胎将难以在任何市场形成独占。而价格战则是不三包轮胎的唯一武器。鉴于中国轮胎厂如此之多,上规模的轮胎厂如此的少,因此,能够将价格做到象格兰仕的程度而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的轮胎厂目前还没有出现。更何况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科技密集性的电子产品有着本质区别。杀价将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不三包轮胎品牌将无一不面临被经销商抛弃的命运。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第四,不三包轮胎难以对经销商形成潜在的可持续的利润来源。由于不三包轮胎产品质量难以经受起市场考验,而不三包轮胎又没有市场区域的限制,因此,不三包轮胎的质量将会在时间考验中,给客户的潜在利润来源形成威胁。持续扩大利润将成为不可能。客户的忠诚度将难以建立,门店的商誉将受到严重影响。被消费者抛弃和被经销商诟病是其可以预见的未来。
如此下去,正品轮胎岂不是要逐步退出市场吗。还好,我们还有反“格雷欣法则”,也就是说“良币驱逐劣币”。譬如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外汇市场,亦即没有任何法律强制干预的市场,在各种货币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法定比价存在,而这些货币之间价值各不相同,其中走势坚挺、含金量较高的货币被认为是硬通货,即“良币”;反之,走势疲软的货币被认为是软通货,即“劣币”。在国际贸易当中,人们往往乐意接受硬通货,即“良币”,而不愿意要软通货,即“劣币”。从而优胜劣败,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目前的轮胎市场,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在全钢子午线轮胎市场,目前,山东众多轮胎厂,在资金欠缺,无力塑造品牌的情况下,开始生产不三包轮胎和低价位的轮胎。不三包轮胎是相对于三包轮胎而言的。不三包轮胎就是对轮胎的质量不提供保证,而价格放到最低。一般1100的轮胎,正品轮胎要卖到2000左右,而不三包轮胎只卖到1350元的售价。在国家限制载重,运输车辆赢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很多司机选择不三包轮胎。从理论上讲,不三包轮胎虽然价格低,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则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甚至会对司机的安全产生威胁,应该是市场很小。但事实上,不三包轮胎至少占据整个市场40%左右的份额。起码山东省如此。不三包轮胎对正品轮胎的冲击非常严重。而且厂家码足了马力生产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三包轮胎暂时满足了客户对于轮胎低价位的需求。三包轮胎在很多市场,都无法与不三包轮胎相比。因为消费者需要呀。高质量高价位的产品被存放在经销商仓库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是如此明显。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有。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再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投资理财,当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如何营销格雷欣法则实现要具备如下条件: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两种货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
当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如何营销 2008-3-24 15:53 龙城剑客“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