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谈大数据还为时过早,至少它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全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仍然是金融资产,只有优质的金融资产才能支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只有拥有一手资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才能建立真正的风控体系,才能真正的控制资产风险。否则,发展越快,风险越大,一旦风险爆发,从业企业将会迅速面临倒闭。因此,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在寻找优质资产。最近有报道说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端获客成本已经达到1万元,而这就是行业集中拼杀优质资产端的结果。(作者:任军霞)
现在很多号称利用大数据做P2P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到现在开始减速,为什么?因为坏账多,为了安全,不得不减速。而坏账多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不掌握一手的核心债权资产,不能直接管控到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另一方面是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相应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定价能力。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寻找资产和风险管控完全依赖合作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投资公司等,自身则变成纯粹的通道。孰不知,在近两年经济下行期,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都比较差,负债率都很高,这些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投资公司所针对的小企业尤其是,因此他们本身就一堆不良资产,再加上自身资本不足,根本没有担保能力。如果再遇上个别机构无良,控制企业来为自己融资,那就更是十足的风险了。
可是随着大数据风控带来的风险识别没有达到预期,大数据营销更多的是到处乱塞广告,大家发现行业整体在夸大大数据的作用。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指出,大数据的“大”通常是指数据量大到超过传统数据处理工具的处理能力,是相对和动态的概念。后来,大数据又被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收集、分析海量数据获得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实验、算法和模型,从而发现规律、收集有价值的见解和帮助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我们认为,大数据要想真正成为主导,必须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拥有海量数据,海量数据不仅仅是某一时点的截面数据,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大量的跨越经济周期的数据;二是拥有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包括不断储存、分析、提炼、建模、应用、修正的能力。放眼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几个能有这样的能力。以做企业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上面的借款企业数量一般也就百家左右,很多借款企业都是循环借款。这么小的样本量,再加上大多数平台借款企业分布好多行业,想要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统计结果很难,更别说拿来预测未来的事件。
大数据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全部喧嚣的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以来,始终离不开“大数据”这个时髦话题。从大数据建模型,大数据筛选优质借款人,大数据筛选优质资产,大数据风控,大数据营销等等。似乎刚诞生两年多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遍地是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大数据专家了。
大数据现在已经越来越热,而且做得公司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到处都在谈大数据,大数据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全部?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观点。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