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概念脱胎于互助。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在如今最受科技风险资本追捧的P2P保险领域依稀又看到了中世纪共同海损分摊制度的影子,不得不说有一种“Back To Future”的激动。在技术的帮助下回到原点,或许就是最好的归属。
平台预计今年夏天上线测试。孵化型模式是否会借此横空出世,引领下一个代在线P2P保险的潮流,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点子毫无疑问充满了不确定性,包括模型本身的可行性,政策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资金安全的不确定性。Teambrella选择用技术手段,比特币交易,进行支持。公司负责人Alex半开玩笑地在产品白皮书中写到,“比特币账户是属于用户自己的财产。要是哪天平台被***勒令停业了,至少能保障这部分财产不丢失。另外,比特币作为货币的确有不稳定性,不过应该比卢布要稳定一些了。”
P2P,读懂金融三类商业模式有一些科技创新企业正在尝试更为大胆的主意:完全放权给社群成员。社群的规则,新成员的招募,每一个成员的承保额度,每一次损失发生后是否赔偿,赔偿额度,这一切全部交给社群自治。听上去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来自俄罗斯和瑞典的三位工程师正在努力搭建这样一个P2P生态:Teambrella。在Teambrella看来,在线平台就是一个孵化器,孵化出一个又一个健康的互保社群,社群拥有自己的规则,自己的生命,每一个成员是决策者,又是被决定者。
无论在是衍生型还是承担型模式中,加入不同的互保群组不会改变用户获得的保障条款。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在一个相对“低风险”的组群中每一期能获得来自资金池更多的结余。在这样情况下,平台始终处于一个主导的地位,用户选择平台设计的保障产品(不论具体实现方式),群组内部社交关系的意义被淡化,甚至有完全沦为模型结构需求的可能。
孵化型:社群成员充分自治
承担型模式需要用平台自建的资金池给用户提供保障,这一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有触碰保险法规红线的危险。所以承担型模式在海外扩展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一些阻力,因为每个模式在细节上都包含或多或少按本国法律定制的元素。
不同于衍生型,采用承担型模式的平台在用户看来本身就似乎是一个保险公司。它上线的就是一个一个黑盒子产品,用户在网站上的购买行为不再一一对应着与保险商之间的合同。首个将P2P概念应用到保险领域的德国企业Friendsurance在扮演的就是保险承担者的角色。Friendsurance将把从用那里收取的费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资金池,另一部分投入对资金池的再保险。实际上为用户承保的就是平台组建的资金池,平台也通过调整自己的模型力图实现资金池对索赔支出全覆盖。英国平台Guevara在车险领域做了与Friendsurance类似的工作。
读懂金融三类商业模式承担型:由资金池提供保障
在提供衍生型服务的平台上购买产品的用户一定是投保了一项相应的、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单,同时给平台贡献了互保基金。不影响用户在保险公司投保的合同,是这类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基础。
选择保险产品本身就会带来风险,衍生型模式平台帮助用户基于已经购买的保单,以互助方式提供风险再分散。这类模式关注的重点大多放在免赔额度与保费两者对立的关系上。众所周知,一份低保费的保单势必要通过提升免赔额度来降低承保方的风险,投保人必须准确地分析索赔情况发生的几率才能做出统计意义上正确的选择。而衍生型P2P平台给出了更多可能。以美国insure a peer公司为例,当面对保费$1400,免赔额度$2000与保费$1700,免赔额度$500这两份保单时,平台给出的提议是采纳前者,并交纳$150互保基金。一旦发生索赔时,平台从基金中提供$1500援助,即相当于生成了一个保费$1550,免赔额度$500的诱人新选择。当参与互保用户群的人数远多于10个的时候,这个模型就可以运转。
衍生型:既有保险的风险再分散
目前,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的P2P保险平台已经不下几十个,他们基于各自组建的互助用户群,开展完全不同的互保服务。从这些平台在整个保险服务链中、在用户眼中扮演的角色出发,可以将现有的所有商业模式划分为三类:衍生型、承担型、孵化型。
P2P,读懂金融三类商业模式借助互助保险与分享经济的概念,一大批互联网创业公司在正在探索新的机遇。在线P2P保险可谓时下最火爆的科技金融模式,去年年底,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Lemonade在尚未实现盈利、没有用户基础、第一次融资的情况下就获得了1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红杉资本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种子轮投资押在了保险业的变革前景上。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