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近日收到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对帐单,发现其中多出了100多元的保险费用,感到很奇怪,询问招行客服人员后得知,这是投保海康人寿保险的保费。赵先生记得近期没有购买过什么保险,招行人员提醒说他同意投保海康保险,这才从信用卡中扣除保费的。 至此,赵先生这才想起,上个月接到一位自称招行业务员打来的电话,向他推荐海康的保险,但并未表明投保意向,由于当时在户外用手机接听,比较嘈杂,为表示听清楚对方的话,可能也礼节性地“嗯”了一声。“难道保险公司就凭我这么‘嗯’一声,就算同意投保吗?保险公司这样做法,与抢钱有什么区别!”赵先生谈及这一情况,至今仍是很气愤。 无独有偶,杨浦区一家单位为员工统一办理了招行的信用卡,在最近的一周内,几乎每个员工都接到了自称招行业务人员的电话,推销的同样是海康人寿的保险计划,包括航意险、住院医疗和定期寿险。当有人询问为什么招商银行采取这种方式推销保险时,对方回答,这是我们与海康的合作,接着便开始讲述此保险的好处。 本刊人员为此到招商银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发现那些自称的招行业务人员,其实就是海康人寿的业务员。海康人寿公关发言人则表示,这是与银行合作的一种方式,也是海康电话营销的特色,只要客户在电话中同意,保费直接从信用卡里划,保单将随后寄到。当然,客户的资料是从银行得到的。 按照保险法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而海康推销的定期寿险和航意险都含有以死亡为条件的,竟然不要核对被保险人身份证、本人签名就出单。由此看来,海康保险判断是否投保的依据就是被保险人是否在电话中同意,甚至“嗯”一声就算同意,不辨别投保人是否表达了真实意思,如同赵先生那样,就算莫名其妙地买了保险,这样的保险也太过儿戏了吧? 专家指出,保险比较专业,投保人没有看到条款,仅凭营销员单方解释怎能知晓保险范围、除外责任等明晰情况?即便投保人现在同意投保,又如何能保证如实告知?如此草率,怎能保证今后不因此产生纠纷?此外,保险生效日期也是一个容易引起纠纷的大问题。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保险,都要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上,不能“忽悠”消费者。电话营销固然是一种不错的销售方式,但在具体流程上必须遵循公开的原则。保险公司可以与客户电话达成意向,然后营销员见面交流签合同。保险是信心产品,诚信至关重要,如果存在欺诈,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利益,还有保险公司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也要把好关,不能随便透露客户资料,更不能帮倒忙损害客户利益。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