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将保险的期限缩短,在缩短的保险期限内,仍然享有原来的保单上规定的各项保障。
第四,可采用减额付清方式。投保人可将保险金额缩小,不用再缴保险费而继续享有保险保障。比如,某客户购买12万元大病保险,每年需缴纳保费3336元,缴至59岁。当缴至第11年时,由于经济上有困难,不能继续缴纳保险费,此时客户已经缴纳了10年的保费,总计33360元。如果选择退保,则只能退回18840元。
第三,利用自动垫交保险费。有些险种设计有自动垫交保险费条款,如果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大于应缴纳的当期保险费和利息,而且投保人事先又有此约定,保险公司会自动垫交应交的续期保险费。
分红险收益太低 买还是不买第二,可向保险公司申请保单质押贷款。在保险单的现金价值范围内,投保人可向保险公司提出办理保单贷款,而不需要另外提供担保人。一般分红类保险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90%,而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70%。
第一,可利用宽限期适当推迟交费日期。对于长期寿险产品,保险公司都有宽限交费期,一般是60天,可以在这宽限期内的任何一天交费。如果60天内无法交费,仍旧可以利用两年的宽限期,但在两年之内,保单处于失效状态,投保人可在有交费能力时申请恢复保单,保单效力不变。
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认识不足是造成损失的关键。目前的退保案例,有的是已没有支付能力,有的是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方式,还有些人是对自己所投保的产品有了认识转变。其中经济紧张是退保主要原因。如果确信自己有更好的投资途径,并核算过保单现金价值认为自己可以承受,投保人要求退保也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传统的长期寿险,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作出轻率的退保行为,可通过以下五种措施规避退保损失。
五招规避退保损失
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退保主要集中发生在银保渠道销售的3年期和5年期等短期分红险产品上,其中,趸交保费的产品退保最为严重,而纯保障型保险产品并未受到退保冲击。“银行销售的多是5年期短期分红险产品,且很多是一次性趸交保费。购买这种分红险的消费者,容易将保险收益和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进行简单对比。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历史年化收益率多数超过5%,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更是在8%左右。单纯比较收益率和流动性,分红险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业内人士分析说。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认为,短期分红险在国外的销售情况很好,国内银保渠道之所以出现大规模退保,是因为产品卖给了不合适的人。从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大多数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退保就容易出现。银行销售的分红险应该区别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不在短期收益上做比较,而是注重长期的风险保障。
保险,分红险收益太低 买还是不买2011年保险行业整体遭遇寒冬,不但投资收益率下降,保费收入增速减缓,而且退保金额大幅度增加。目前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中,退保金额都出现了大幅增加。四家上市险企去年净利润489亿元,退保金额却高达655亿元。
2011年保险业整体遭遇深寒
退保金额超过险企利润
既然收益没有存款高,那还不如退保,不过在办理退保时她又碰到麻烦。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选择退保的话,她还需要支付一笔提前退保的费用,要600多元。“我两年等于只赚了200元,亏大了。”客户最终还是选择了退保。记者了解到,不少这样的客户因为投资收益不佳而选择了退保。而有关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客户退保的主要原因是收益率不高,占比46.91%,另有11.34%的投保人因为遭遇销售误导而考虑退保。
“我两年前买了2.8万元的分红保险,两年下来收益还不如存银行,现在退保还要亏钱,真是不划算。”一位在银行购买了分红险的客户投诉说,两年前她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现场驻点业务人员向她推荐了一款分红险,说期限为2年至5年,两年后就可自由赎回,并称收益将超过同期定期存款利息。但经过两年她想取回本金时却发现不仅没赚到钱,而且本金也缩水了,2.8万元本金变成2.7989万元。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近两年投资市场表现不佳,她所购买的分红险两年的分红分别只有500多元和300多元,加起来不满900元。即使不考虑两年间央行升息的影响,以2.25%的年利率计算,2.8万元定存两年的利息也可达到1274元,这样算来光是利息她就损失了将近400元。
分红险收益太低 买还是不买近五成客户退保因为收益太低
两年产品收益不如定存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