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朱俊生教授也曾撰文指出,不能夸大降息对保险需求的刺激作用,更不能利用降息误导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分红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新的隐患。更不能片面强调保险的投资功能,保险产品应主要回归保障功能。
这种销售误导给保险行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认为,投资型保险片面强调投资效应乃至夸大收益率,最终将给整个市场带来“信心利差损”。
保险,分红险风头正盛 保费占比较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分红险有一定保障功能,但更偏向于投资收益。一般来讲,要比银行存款要高的,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但是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可能夸大了收益情况”,上述业内人士称。
消费者的苦恼,在于销售时,部分销售人员的误导宣传,使投保人对分红预期被人为拔高,如承诺高回报、隐瞒红利的不确定性等。同时,银行、邮政渠道在代理销售时,混淆保险与储蓄的区别,简单地将分红保险与储蓄的收益率相类比,对客户夸大回报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世纪保网运营总监潘浩在微博上指出,“在信息不透明的国内保险市场,分红险就好比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销售渠道,保险公司说她又理财又保障;业务员更是宣称比存款划算,利息高还有保障送!”
从保监会近期公布的2012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数据来看,分红险也成为了投诉重灾区,占销售误导投诉的60.89%。
虽然保险公司极力想留住分红险的客户,但是却无法逃脱被控诉为“骗子公司”的命运。近年来频频传出的销售误导案例,让保险行业信誉走低,分红险甚至成为了央视的曝光对象。
分红险风头正盛 保费占比较大风中的承诺,销售误导成痼疾
每到此时,各大保险公司便使出浑身解数来救急,除了通过调整分红比例,把更多的公司利润分给客户之外。保险公司还通过做好后续服务,争取延保或建议客户在期满后转投其他产品来留住资金。
与此同时,早期分红险产品的满期给付也让保险公司每到分红季就开始紧张现金流问题。“(保费)本来作为公司的资产,给付出去了,资产就没了”,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说,“资产负债表就不好看了,同时也影响着公司规模和偿付能力”。
分红险的盘子越做越大,盲目追求规模增长的粗放式经营造成寿险公司业务结构明显失衡。****理财网公司分析认为,低利润率分红型产品在寿险保费中的占比达到80%以上,而在美国、德国、韩国寿险公司保费结构中分红险保费占比仅为20%、30%、15%。
而资本市场的低迷,让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像分红险这样保底型的投资产品。
保险,分红险风头正盛 保费占比较大虽然此后证券市场经历了过山车,但彼时并没有直接反映在分红险业务增长上。寿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速达到48.5%,其中保费收入的51.7%来自分红险的贡献。
辉煌过后,寿险增速明显回落,但仍未掩盖分红险一枝独秀的锋芒。之后是一轮大牛市,在此期间,投资类保险又迎来了一轮销售高峰。
股市过山车,分红险越盘越大
这些产品的销售都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到期,“我们对这些产品到期都圆满地完成了满期给付工作,令这些客户基本都是满意的”,缪平解释道,“同时我们在过去几年的分红水平上基本上达到了和市场上同期存款相比的水平”。
中国人寿副总裁缪平回忆道,基于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人寿的产品是以分红产品为主的,这是我们最早定下的产品策略,就是坚持以分红产品为主,适度地发展投连和万能。
分红险风头正盛 保费占比较大而且,受益于银行代理销售渠道的全面启动和包括分红险等在内的新型产品的推出,寿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速60%。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教授表示,当时不少媒体以“低息时代分红保险是最好的投资产品”等煽动性很强的标题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降息同时也为债券和股票市场带来利好,有助于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分红保险投资价值高等成为主流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第8次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降息为保险市场带来利好,分红保险等新型产品成为大众理财的理想选择。
分红险伴随着鲜花与掌声而来,面世之初,业界和舆论界一致喝彩,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的寿险产品与国际接轨,由保障和储蓄型向投资型转变。
保险,分红险风头正盛 保费占比较大低息时代,分红险出生正当时
分红险在为寿险带来巨额保费之时,也带来了麻烦。从保监会近期公布的2012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数据来看,分红险成为了投诉重灾区,占销售误导投诉的60.89%。而2013年分红季,面对销售高峰遗留的五年期产品,保险业将面临约1500亿满期给付。
“(分红险)在寿险中占比很重,至少60%以上。”一位中国人寿中层人士坦言,而在美国、德国、韩国寿险公司保费结构中分红险保费占比仅为20%、30%、15%。此前天安人寿董事长韩德也表示,目前寿险业务中以理财功能为主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占比高达80%以上。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