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首次回落至4%以下,并创20个月新低。由此,居民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在经历了24个月负值后,首度由负转正。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居民实际利率持续为正值,意味着居民银行存款“跑赢”了通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值增值。
那么,在“负利率”结束的情况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市民理财是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呢?
保守型:存款转向中长期
银行理财专家孙达表示,“我个人认为,一两个月内会降息,建议市民选择中长期的理财方式。”孙达表示,在当前选择中长期的理财方式就是在降息前把当前的相对高一些的利率“握在手里”。“今日,今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将开卖,其中3年期的年利率为5.58%,5年期的年利率为6.15%,与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利率分别高出0.58和0.65个百分点。这对保守型的投资者而言是当前投资的最好选择了。”除了国债外,孙达表示,保守型投资者还可以将存款转为中长期,“个人认为三年期的定期储蓄为最佳选择。”
风险型:可适当投资债券
孙达建议,具有一点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选择债券或者债券型基金。“债券对利率的敏感性很强,一旦出现降息,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就会提高。” 对于债券市场,资金链没有去年紧张,可适当增加债券类产品。
上半年的资本市场还会有机会。孙达还表示,对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而言,可以考虑介入资本市场,例如,投资一些混合型基金或者偏股型基金,“货币政策宽松后,市场资金供应量加大,流入股市的资金也会多,估计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理财产品:收益或将下滑
昨日,记者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逐渐下滑,银行推出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历史年化收益率已普遍下跌0.2~0.4个百分点。如某银行的资产管理系列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票据和信托计划,风险级别较低,5万元起售的普通款产品自今年1月以来,历史年化收益率便由5.5%开始逐级下滑,目前该款产品历史年化收益率为5.3%,下滑了0.2个百分点;而3个月期产品的历史年化收益率,也由5.4%下滑至目前的5.1%,下滑了0.3个百分点。此外,工行、建行、交行、民生等多家银行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下滑现象。 本报综合
http://lc.cf8.com.cn/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