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靠种粮来致富,在柳学友看来,跟赌博差不多。这位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知道,很多因素影响着种粮的收成。直到现在,我国农业仍然解决不了“大小年”难题,柳学友也不例外。2011年的大旱,让柳学友亏了70多万元。他说:“那一年,我认识的一个种粮大户,因为亏得太厉害了,最终还不了高利贷,被逼得上吊了。要不是亲戚朋友帮忙,我的下场也跟他差不多。”即使是现在想起那段经历,仍然让他感到不寒而栗。
除了气候因素,假种子也会让种植户遭受灭顶之灾。2009年,柳学友就因为假种子赔了200多万元。当时他买了5万斤假种子,按照当时的种植面积计算,他的水稻收成应该可以达到300多万斤,而实际情况是全部绝收。虽然最后费尽周折拿到了100万元的赔偿,但也无法弥补巨额的损失。
柳学友的妻子何明珍也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 2004年,就因为要不要继续扩大规模的事,跟柳学友闹起了矛盾,还差点离了婚。那一年,因为粮价大幅上涨,柳学友净赚了20多万元,这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也让柳学友的胆子更大了。但何明珍知道,单靠种粮无法赚到钱。目前柳学友流转土地的成本在500~700元不等,再加上种子、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一亩地成本在1200元左右。仅靠一季小麦,收成好的话,才能做到与投入持平。因此那一年她坚决不让柳学友扩大规模。
虽然粮价一直在上涨,但总是赶不上地租、人工等费用的上涨速度。跟5年前相比,地租已经翻了两三倍,人工同样也是如此,但粮食价格并没有这么大的涨幅,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种植项目,他自认为也坚持不了多久。
种植高粱迎来转机
直到去年,柳学友才看到种粮的希望。
从2000年开始包地种粮,柳学友的种植规模每年都在扩大,但他自称并没有踏实过一天。为了提高亩产值,柳学友必须进行轮作。他一般选择在冬季种冬小麦,等到小麦收割之后,马上换种别的品种。他尝试了很多种方案,包括大豆、稻谷、玉米、红薯等等,但效益都不是很理想。如种大豆,亩产值在400~500元左右,扣掉投入之后已所剩无几。
直到种上高粱,柳学友的命运才迎来转机。3年前,柳学友开始试验高粱种植,通过反复摸索、试验,他终于掌握了高粱种植技术,并在去年取得成功,靠种高粱赚了150多万元。今年,他已跟四川的粮食收购企业签订了3万亩的高粱种植协议,对方早早就把200万元的定金打进了他的账户。
同为种粮,种高粱为何比别的粮食划算呢?柳学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协议,高粱收购价在1.4元/斤左右,而根据他的技术,高粱亩产量可稳定在1000斤左右,也就是说,仅种高粱一项,亩产值就可以达到1400元左右。
等到高粱全部种下去之后,他准备给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写一封信,请他来这里看看高粱。“他的家乡已经不种高粱了,我想让他来我这里看看。”柳学友对这个想法很是得意。
柳学友有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帮助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带着周围的农户一起致富。另外他还想把村里的路修好,出钱资助村里有困难的孩子。“之前自己没能力,没敢把想法说出口。现在有了,我就准备去做。”他自然而真诚地说。
如何经营家庭农场
文/本刊记者 甄爱军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概念,这让不少都市人看到了新的投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种机会?page#
有市场监测结果显示,投资农业项目风险不小。清科资本长期跟踪结果显示,农业投资从2006年至2011年,机构和投资人陆续投资了有两百多个项目,这里面成功的例子特别少。这意味着农业投资的风险点很多。
由此看来,投资家庭农场,除了需要有资金之外,还必须掌握更多的东西,比如掌握农业技术,留意土地流转中的风险等等。这样,才能把投资家庭农场的美好前景转化为“钱景”,并获得理想投资回报。
选准项目
一定要选准适合城市人发展的项目。
河南郑州“萝卜哥”韩洪刚在2012年承包的60亩地上,种的萝卜喜获丰收,但价钱太低,只好送给市民免费吃。他的遭遇或许能给经营者一些启示,即选择项目时一定要做到准确,而不能随大流。
就目前而言,单纯种植粮食,这类项目对于一般的城市人而言,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进入其中可能会面临不小的困境。如何避免在激烈竞争中缠斗?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特色农场及带有文化色彩的家庭农场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未来5年内,一定会出现有特色的农场连锁品牌。另外,建议经营者在选择项目时多关注政策的变化,尽量选择受政策扶持的项目,这样容易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避开堡垒
城市人口到农村经营家庭农场,最大的壁垒是土地,。
据了解,部分地区规定,经营家庭农场者必须具有农村户口,这使得部分非农户口人群不再具备开办家庭农场的资格。因此,如何避开户口壁垒?有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通过与当地人合作的方式来经营家庭农场,城市人出资金,农场人出技术并负责管理。
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已经突破了这种限制,比如温州市就已经在试点将流转成功的地块公开向社会招标,只要自己有好的项目,便可跟当地农业部门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支付租金之后开始经营。
规范流转
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规范操作。
在采访中,有不止一个农场主向记者反映,目前他们手中有不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都只是口头约定,这种方式让农场主们感到有些不安,因为他们害怕对方会突然要求收回土地。针对这种情况,本刊提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双方签订书面合同,并约定详细的违约责任。
当然,如果是向村集体组织租赁土地,则不存在这种情况。有不少村集体组织会保留部分耕地,其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因而不存在向村民流转问题,可以降低其中的风险。
掌握技术
经营家庭农场,还必须要掌握农业技术。
很多人在家庭农场经营上表现得盲目,认为种草莓赚钱,就一哄而上,殊不知有些地方土质根本就不适应种这种农作物;或者认为农家乐有前途,便修建农庄,也不管是否有客人愿意来消费。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要涉足家庭农场,还必须具备农业技术或者专家的指导。
善用政策
搞农业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这是记者接触到的所有家庭农场经营者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有个安徽瓜农在河南信阳承包土地种植无公害西瓜,瓜园里的大棚设施、灌溉设备等等,加上地租,一亩地投入至少需要6000元。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是普通农户所能承受的,如果争取不到贷款,自己筹资显然很困难。
“家庭农场”概念刚提出不久,相信未来国家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因此经营者可以做到合理利用政策,除了争取政府扶持资金之外,还可以在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支持、市场信息等各个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以便能够缩短投资回收期,尽快实现盈利。
各地扶持家庭农场政策及动态一览表
地区 主要政策
上海松江 现金补贴
1.农资综合直补76元/亩;2.水稻种植补贴150元/亩;3.土地流转费补贴100元/亩,面积以80-200亩为标准;4.家庭农场生产管理考核补贴100元/亩,全年分两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补贴标准;5.绿肥种植补贴200元/亩page#
物化补贴
1.药剂补贴22.5元/亩;2.水稻良种补贴常规稻16元/亩、杂交稻25元/亩;3.二麦种子补贴小麦35元/亩,大麦35元/亩;4.绿肥种子补贴(以实物形式发放)
吉林延边 1.对家庭农场贷款贴息;2.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可享受到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3.对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公顷以上、旱田100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扩大到一次性享受5台农机购置补贴;4.对家庭农场农作物保险给予补贴;5.加大资金支持力度;6.实施税收优惠政策;7.家庭农场经营者可以使用集体土地建设生产经营用临时建筑物
武汉 可获财政补贴4万元,采用先建后补形式发放
浙江余姚 余姚正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方式,将在宁波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并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寻找伙伴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合作经营也许是城里人实现经营家庭农场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城里人提供资金,农民则提供土地以及种植技术,双方共同管理,这不失为一条稳健的发展道路。
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双方的互补作用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城里人具备资金优势,同时也能找到销路,那么产品销售则不用发愁,而农民有地、有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种植任务。
当然,采用这种模式必须注意的是,要确定好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比如各自所占有股份比例等。
柳学友是位地道的北方庄稼汉子,皮肤黝黑,说话直爽,今年49岁,包地种粮已有12个年头。现如今,他已经是河南信阳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承包经营1.6万亩土地,先后给国家生产粮食数万吨,并添置了价值两百万元、七十余台套各种型号的农机具,实现了从整地、种植到秋收的全程机械化,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经营的“巨型”中国式家庭农场。他准备过两天就去工商局登记注册,名字已经想好了,就叫“柳家农场”。
3月10日,当记者来到柳学友的家乡——河南息县的时候,原本约定在中午一点钟见面,可是等了两个钟头之后,才看到他风尘仆仆地赶过来。这段时间他非常忙碌,刚刚忙完春耕时节的农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马上投入找地工作。在他的规划中,今年一定得完成种植3万亩高粱的目标,但目前还有七八千亩的缺口。而这项任务,必须在冬麦收割完成之后完成。page#
单纯种粮赚少亏多
何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的理财创业故事文、摄/本刊记者 甄爱军(发自河南信阳)
当个家庭农场主之案例:柳学友:“柳家农场”艰难蜕变记
《理财周刊》:“种粮大户”柳学友虽然名声在外,但他却一直自认为是徒有其名而已。因为在种粮这条道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即使是竭尽所能,却无法保证每年都盈利。直到去年,当他确定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之后,才敢跟身边的人说:我今年要赚500万元。
其四是保险制度要跟上形势需要。虽然各地都已表明要推行与农业经济相关的险种,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投保不易不说,遭遇损失之后索赔也很艰难。经营家庭农场,最怕的是天灾,一场大旱,可能会导致整个农场全年绝收,如果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家庭农场依然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身抵御风险能力极低,这显然也会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
其三是金融扶持一定要到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够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发展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向亲朋好友借钱,甚至通过地下钱庄借高利贷。这样的发展模式,无疑会延缓其发展速度。发展家庭农场,需要服务与支撑体系,因此这也需要政府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能够通过抵押农场资产进行融资。
投资理财,何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的理财创业故事“必须尽快健全政府的服务体系,这项工作刻不容缓。”黄祖辉强调。有家庭农场经营者告诉本刊记者,美国的家庭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扶持、市场信息等各个方面,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是靠经营者个人包打天下,政府出力不多。所以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援和帮助。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告诉本刊记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在采访过程中,有农场主向记者抱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个别农户不配合,这会导致无法租到成片土地进行机械化耕种,还有部分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这也影响到家庭农场的稳定经营。因此有农场主呼吁,希望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给予应有的支持。这种矛盾肯定不是个别现象,而且也可以想象,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展家庭农场,此类矛盾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黄祖辉说:“发展家庭农场,并不一定要搞土地私有化,但流转制度必须健全。”因此这需要政府处理好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并提前进行制度设计,以及与土地流转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须一并考虑进来,以避免造成农民失地激发新的社会矛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农场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那么,如何让家庭农场快速发展起来,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现有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换代,专家认为首当其冲的是相关配套措施得跟上发展的需要。
配套措施必须跟进
当然,农业专家也指出,城市居民可以通过资金入股农业合作社、参与农业经营管理等方式,涉足“家庭农场”。至于投资方向的选择,需要慎重。郑风田认为,单纯靠种粮,在地租、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今天,已经无法实现盈利。因此他建议可以选择经营特色农业,比如发展农家乐、蔬菜或者养殖项目。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里人下乡办农场仍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如何突破对城市居民在土地流转,即土地使用权转让上的限制。还有就是城市居民远离农业生产,没有相应种植技术,缺乏农产品销售渠道。最后是城里人经营家庭农场并不具备人力优势,他们需要雇工来从事生产,人工费将增加成本。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确实有人在家庭农场经营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如在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经营方面摸索多年的恒孚农场主孙慧,以及已经组建巨型家庭农场的河南信阳种粮大户柳学友,在水果种植方面具有独到发展经验的年轻一代农场主叶佳男等,都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并获得不错的回报。 page#
早在数年前,网易高管丁磊开办农场养猪,此后又有联想控股集团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投身农业,如向立华畜禽注资3000万美元,向华夏联诚投资4亿元等。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投资农业大有可为。
对于投资者来说,家庭农场模式的出现,的确为有志于在农业方面发展的人士以及社会资金提供了机会。
投资机会已然显现
投资理财,何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的理财创业故事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发展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因为收益太低,会让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断降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家庭农场模式在中国农业经营中的比重会不断增加。
郑风田进一步指出,我国目前仍然面临“人多地少”的难题,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土地是农民最后的靠山,这也意味着在最近几年内不可能出现过于集中的情形。他说:“如果农民在城市无法落地生根,他们还是得依靠土地生存,所以农民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土地。”
家庭农场会不会在短期内大量出现呢?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郑风田分析指出,目前中国仍然有2亿多小农户,而大多数50岁左右的户主愿意留在家里耕种田地,所以除了北京、江浙以及珠三角一带,家庭农场发展速度会稍快一些之外,我国中部以及西部地区,推进速度会相对缓慢一些。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有着极大的区别。根据海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家庭农场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可以促使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家庭农场模式与此前农业经营模式区别最为明显的地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有家庭农场经营者会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在管理方面下功夫,力求利润最大化,主动适应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样的转变,在使得农业由原本的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推动农业商品化进程的同时,亦能克服现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得以提高,并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农产品。
中国农业从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虽然从目前来看,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过时,但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周边地区农户来说,种粮食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因此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解决“谁种粮”的问题。
何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的理财创业故事家庭农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产生变革。
农业经营模式变革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陆续有更多地区宣布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如广西玉林、安徽巢湖、江苏南京、湖南湘阴等地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家庭农场发展之路。
如今,家庭农场在我国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迅速拓展。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政府的确认,这被广泛解读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分析指出,这种转变将有效节省和解放农村劳动力,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流动与转移,从而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家庭农场是2013年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什么是家庭农场?按照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的说法,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