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幅度为6.5%,创自2008年7月以来37个月的新高,之前普遍预计的“拐点”并未出现。食品价格仍然是目前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而美国债务违约风波和信用评级下调更是引发了新一轮的输入型通胀隐忧。
CPI再看猪肉“脸色”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7月份6.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
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在7月呈现全部上涨局面,其中食品仍然是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据统计,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次,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了5.9%。
食品中,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5.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也有0.34个百分点。
已现回落态势
在6月份CPI“破6”,创下6.4%的新高后,许多机构认为CPI将出现“拐点”,并预测7月份CPI的同比涨幅将低于6月份的水平,然而这一预期并未实现。不过,目前多数观点认为,拐点可能已经推迟至7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昨日表示,从影响CPI的最大的权重猪肉价格情况看,7月底以来有两个星期商务部的统计数据都显示为回落,所以接下来CPI应该是呈现一个平稳回落的态势。他还表示,从下半年趋势来看,为控制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应该会保持上半年的基调,但是继续加大力度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加息虽然还有空间,但不会在近期出现,此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会较小。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更认为,7月CPI已经见顶。他分析称,原因包括,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了货币供给;近期的投资和PMI表明,国内需求已经降温;政府鼓励猪肉和食品生产从而稳定价格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
不过,兴业银行(加入自选股)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年内的CPI的拐点恐怕要到9月或10月才能够到来。他表示,7月份CPI的环比涨幅依然较高,考虑环比涨幅要回归到历史正常水平可能还有一段滞后期,因此这决定CPI同比涨幅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仍存输入型通胀隐忧
此外,昨日发布的7月份PPI同比上涨7.5%,与上月持平。不少观点认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市场需求也出现萎缩,预计PPI将开始振荡回落。然而,外围市场近期的剧烈变化将对未来的CPI数据有所影响。
市场认为,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带来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欧债危机正在向意大利、西班牙蔓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美国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在所难免,这些都将对国内产生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