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无数人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天,却值得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界铭记。
就在这一天,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专为余额宝设立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最新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国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破千亿的基金。而其超过2900万的开户数,也是国内目前开户人数最多的基金。
仅在三天前,“双十一”让支付宝的交易总额定格在350亿元,更让众多传统的金融产品成了互联网上的销售赢家:在这场网购狂欢中,国华人寿、生命人寿和易方达基金的互联网金融店铺进入了淘宝销售额过亿的“超级俱乐部”成员,互联网金融一跃成为“双十一”当天最活跃的成交产品。
互联网金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起一股冲击传统金融行业的大潮。在这股浪潮中,大有得互联网者得天下的意味。传统金融行业中的各家机构,也纷纷与“互联网土豪”做“朋友”,参与到这一场变革中来。
最先做出应变的是基金业。以天弘基金联手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为开端,基金业通过各种渠道为自身的产品植入了互联网基因——比如同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合作推出各种“活期宝”、“定期宝”、“现金宝”、“收益宝”、“盈利宝”等产品,在网络渠道上抢夺短期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华夏基金与百度合作,推出“百发”的当天甚至造成网络“塞车”;光大保德信基金联手银联商务的“天天富”平台,盯上了中小商户们的短期闲置资金,试图通过“天天富”抢占这一尚未被其他同业发现的“蓝海”。
而保险(理财网)公司虽然没有推出“各种宝”的优势,却也在这次“双十一”中赚足了眼球。收益率达7%的“华瑞2号”,尚在预热的11月9日,开卖仅仅10分钟,成交金额即突破了1亿元。
相比起基金和保险的热闹,银行留给人们的是一个黯然的背影。
虽然在11月4日,广发银行曾广而告之要在“双十一”开卖旗下的“高富帅”、“白富美”和“土豪金”系列高收益理财产品。高达5.5%—7%的历史年化收益率也一度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球。但出人意料的是,“双十一”尚未开始,广发网上营业厅中的理财产品却全部下线。即便是早在2012年就已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的交通银行,此次“双十一”中也没有发售任何理财产品。
应对
“最近我的生活,全部都是加班。”张岚是南方一家农商行的电子银行部门工作人员,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近期对于加班的抱怨比较多。而让张岚加班的原因,就是她所在的银行正在谋划业务创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那么火爆,银行再不跟进,迟早会被客户抛弃。”
张岚所在的银行只是眼下银行业界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汹涌袭来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首先感受到了“寒意逼人”,体量巨大的金融“大象”开始应对新技术新趋势的冲击。
在余额宝火遍市场之后,最先向其“宣战”的是民生银行。面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搅局者阿里巴巴,民生银行选择了与其“联姻”开展合作。9月中旬,民生银行的一则公告称,其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信用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合作、直销银行业务、信用凭证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称,民生银行将在淘宝开设旗舰店,并推出针对淘宝用户的专属理财产品,实现专属理财产品及其他适宜产品的展示和线上销售功能。
物理网点不多的广发银行,也将互联网金融提升到了该行的战略层面,并准备与阿里巴巴在网上营业厅等方面开展合作与试水,并计划在这个平台上推出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
除了阿里巴巴这一平台,也有银行将目光瞄向了其他大型互联网企业平台。“比如苏宁易购,就是我们银行目前在考虑的一个对象。”某南方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此前牵手基金公司意图在“天天富”平台上大展身手的银联商务,另一只手却挽上了银行的臂弯。银联商务向记者透露,由于在十几年的经营过程中,其掌握了海量的市场信息资源,因此今年下半年以来,基于大数据服务的理念,银联商务已经尝试与多家银行合作为其合作商户提供融资服务。
“现在的P2P业务迅猛发展,银联商务也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一些创新的融资业务。例如银联商务与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合作的POS商户网贷业务,相对于传统的贷款,商业银行运用银联商务信息和数据发放的贷款目标明确、手续简便、流程简化,受到商户的热烈欢迎。而与光大银行合作发行的商户资金信用卡也已在运作当中。”不但如此,银联商务宣称,“天天富”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引入基金公司后,未来还会开放接入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的理财产品。
至于另一块在今年火爆异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P2P,具有天然优势的银行也正在火速“抢占山头”。目前,除了招商银行正式开展了P2P业务外,有报道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的P2P平台也在积极筹备中。
“银行的风险控制经验丰富、业务流程又规范,加上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相信一旦银行介入P2P业务,目前很多的P2P平台都将做不下去,行业面临着洗牌。”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郭先生说。
困惑
相对于基金业的“船小好掉头”,身为庞然大物的银行在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过程中,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已有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同阿里巴巴“牵手”案例,“但是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无限复制?优质的互联网企业数量有限,如果所有银行都和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合作,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身为某国有商业银行理财师李先生对此有点怀疑。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改变了传统银行的销售模式——从线下到线上。“尽管网上银行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银行服务,但是它针对的客户群体仅仅是银行原有的客户,对于其扩展客户群体并无太大作用。”
然而互联网金融却不一样。对接了拥有海量客户群体的互联网企业后,银行面对的可能是一片新客户的“蓝海”。
张岚的困惑也来自于此。相比较其他规模较大的银行,张岚所在银行的网上购物商城尚处于筹建阶段,“除了开发适合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创新产品,眼下我们还非常重视自身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建设。”而这样的平台,在目前来看,除了一部分小银行外,很多银行包括部分城商行都已经具备。
据业内人士介绍,基于信用卡分期业务设立的银行(信用卡)网上购物商城,已经成为各大银行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之一。“眼下部分发卡量较多的银行,也确实在考虑利用自身平台来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李先生向记者透露,“如果那几千万的持卡人都到银行自身的网上商城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体量也是巨大的。”
不过张岚还是不解,“客户还是原来的客户,而且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拥有的客户数量不够多,构建这样的平台来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有什么意义?”这也意味着,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将是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然,困惑还不止这些。强调风险控制的银行业内人士对于当前“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有些“看不懂”。“就拿P2P业务来说,不断出现一些公司发生挤兑潮的案例。”郭先生说。
事实上,在众多银行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业务火爆的背后,更多的风险正在积聚。P2P业务自不必说,就连业界的标兵“余额宝”,眼前的风光也并不意味着其未来一定美好。“余额宝”火爆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用超强的流动性收获了中长期金融产品的收益。“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可持续。”郭先生分析称,“余额宝当前的高收益与市场目前资金面紧张关联度很大,一旦流动性充裕导致资金价格下跌,余额宝能否继续"当红"就值得怀疑。”
美国版“余额宝”的案例就值得借鉴。早在 1999 年Paypal就推出了全球第一只互联网基金,由巴克莱负责运营管理,在2007年其规模一度达到10亿美元。但全球金融危机后,Paypal规模不断缩水,在补贴用户长达两年后,于2011年7月关闭了货币市场基金。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