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监管政策落实 背景P2P平台不一定终身受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或许是最为和谐的行业前景。但不管是国资、银行还是民营,随着监管政策的临近,他们面临的都将是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黑猫白猫”的朴素真理依然受用,走出襁褓,守住底线,明晰定位,踏实向前,把普惠金融践行到底,这才是行业的根本,也是广大用户的切实期待。

监管政策落实 背景P2P平台不一定终身受益

但我认为,由于市场定位的不同,银行系和民营系在优质资产获取能力上并无充分交锋。银行系平台目前所做的更多是与银行分食传统业务的蛋糕,资产固然优质,但业务重叠度高,没有切中市场的痛点,平台的发展路径缺乏必要的市场壁垒。而在民营系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细分市场并不是次级资产的垃圾场,民营平台也不是高危客群的拾荒者。市场中长尾用户的多元融通需求现实存在,民营平台大多定位小微,服务于市场空白点,这正是对普惠金融的理想的追寻。民营平台通过在小微市场的摸爬滚打,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和用户资源,获得了差异化的定价权,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正是国资系平台溺于传统体制的保护之下所无法获取的。

谈到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银行系平台往往认为,其优势在于承接传统银行的优质资源,业务更加安全。

传统业务VS细分市场

但国家兜底是否能解决平台的生存问题?我认为并不尽然。P2P平台发展的核心在于风控,国家信用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过分依赖国家兜底,就像身处襁褓的婴儿无法断奶。而民营平台从创立开始就与风险为伴,经历了市场体制下优胜劣汰的风雨洗礼,在挫败中成长,在风险中进步,一路走来,不卑不亢,是真正经得住风险、担得住责任、守得住承诺的“硬汉”。

一些国资系平台常常强调:我们有国家信用担保,不会跑路,公信力强,出现坏账投资人也不会遭受损失。

P2P,监管政策落实 背景P2P平台不一定终身受益

国家信用VS风险把控

但有时这些强大的背景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本质是服务。面对日趋多元的金融需求和日益细分的金融市场,国营企业的体制僵化,管理成本高,经营效率低,创新难度大,无法及时、充分的满足市场需求,国资的土壤已经不适合P2P生长。而民营平台具有灵活、创新的互联网基因,与新金融开放、创新的气质一脉相承,更有打破窠臼的动力和能力。纵观整个行业,引领行业潮流的龙头企业尽是民营,民营资本进军金融市场既是政策导向,也是市场选择。未来,中国市场化体制会进一步完善,民营P2P平台的发展空间更值得期待。

一般而言,“国资系&”“银行系”被认为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幸运儿,国有企业、传统银行的背景,不仅为平台方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助力,更在品牌宣传、企业增信方面形成有力支撑。

“王子血脉”VS 互联网基因

自2013年起,P2P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由于中国行业监管的缺位,行业规范还处于混沌状态,P2P平台的“出身背景”成为了许多人衡量一家平台实力的重要依据,很多人都认为资金充足、资产丰富又有信用背书的国资、银行系P2P平台在竞争中有着一些天然的优势。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作为一个民营P2P平台的创始合伙人,我想说,过去几年的市场竞争证明,“民营系”平台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差异化竞争力。

监管政策落实 背景P2P平台不一定终身受益

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实,P2P各个领域都不好做,更有眼尖的媒体人爆料,一些银行的平台已经暂停或长时间没有更新标。目前有些人把P2P这个行业分了国资系、银行系、民营系,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一种体系下,P2P行业该如何发展,各个平台都有哪些态度呢?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