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尽量不要使用人工服务
银行为了降低成本,能让机器操作的业务,就尽量不用人工操作。不过,有些民众习惯和行员接触,认为“见面三分情”,却没料到,请行员服务,时间就是成本,酌收手续费变成必要条件。
以大家最常遇到的汇款为例,亲自到银行柜台,以现金汇款,手续费居然高达100元,若通过账户转账,也要30元。最便宜的是,使用ATM或网络银行转账,只要17元。
page#因此,可别为了与行员“搏感情”,就在柜台办理业务。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瘦了荷包。
4善用哀兵政策
走访过许多地方,我发现,台湾人的热情,绝对可以名列全球“前茅”——台湾人相当具有同情心,而且热衷帮助他人。因此,和银行打交道时,紧抓这项特质,善用哀兵政策,往往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
某年过年,我和先生到帕劳(是太洋上的岛国,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500公里,主要产业是渔业和旅游业。)度假,使用某家外商银行信用卡刷团费后,才“匆匆”想起来,这家银行提供的服务是只能派专车到机场接送一次,不能在机场附近免费停车。但是因为回国后我们必须直奔中部老家,需要用到免费停车服务,只好厚着脸皮(完全没滥用媒体身份),请求银行协助。
几经交涉,这家银行就是不同意我把机场接送的服务改为免费停车,并顺便“教育”我一番:“卢小姐,你把车停在签约合作的停车场,也会有折扣啊!”但我算了一下,再怎么折扣,也要两千多元,有些不划算。
后来,我转打给另外一家持卡银行,原本只是想比较停车费,没想到,这家本土老字号的银行行员,详细问我事情发生原委后,居然答应提供完全免费的停车服务。
“可是,我这次没用你们家的卡刷团费耶!”我很不好意思地问。“没关系,卢小姐,您是我们的多年卡友,为了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愿意提供这项免费服务。希望您日后记得多刷我们的卡就可以了。”就这样,我开开心心地旅游。回来后,我也把这家外商银行的信用卡“冰冻”起来,多刷替我特别着想的本土银行信用卡。
另外,依朋友经验,“哀兵政策”最好用的时机,是在忘记缴卡费的7~10天内,只要打电话到客服中心,谦卑兼虚心地道歉,并再三保证日后会准时缴费,通常服务人员会大发慈悲,免收违约金和利息。但这招不能太常用,次数太频繁,铁定会被识破!
别误踩循环利息的地雷
某天看到报上一则新闻:“张先生某月信用卡账单只缴了最低应缴额度,还剩下5000元尾款,隔月,刷了一笔所得税款30万元,没想到,收到账单后,竟发现有笔循环利息,且利率是以万元来计算,令他错愕不已,决定向主管机关投诉。”这则新闻后来没有下文,也不知张先生是否能争取到权益。
其实,我在读这则新闻时,也感同身受。因为有一次忙于工作,忘了缴卡费,银行也未主动催缴,等到下次收到账单,不仅得付上违约金,还因为这个月刷了上万元的保费,致使循环利息是以2个月的刷卡总金额来计算,高达千元,让我当时就拨起电话,跟客服人员沟通。
这位客服人员态度很坚持:“卢小姐,在你申办信用卡时,文件上就有详细记载,忘了缴卡费,就必须付出这些成本,请你见谅。”我自认理亏,只好全部缴清。日后也申请从银行账户固定扣款,免得工作忙昏头,又得多付一笔钱。
目前各家银行对于信用卡循环利息的起息日,分为 “入账日”、“结账日”和“缴款截止日”3种,其中以缴款截止日对民众最有利,但只有一家银行选择采此标准,另有7家选择结账日,剩下的都采“入账日”。
所谓结账日,是指银行按期结算持卡人应付款项的截止日,入账日则是银行代持卡人给付款项给特约商店的当天,无论入账日或结账日,距离民众收到下次账单都还有一段时间,也就造成循环利息比大家想象中还要多的原因。
为避免误触循环利息的地雷,建议大家,收到账单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上面记载的缴款截止日圈起来,并在期限前缴清所有款项,或办理银行自动扣款。
如何挑到“对的”保险业务员呢?我所认识的几位业界资深人士,给了最中肯的建议:
1选择年资至少5年以上的业务员page#
这几年工作难找,有些失业或转业者,还不清楚未来方向,就会先尝试保险工作。但是如果不具备足够热情,很可能一两年后就阵亡。选择年资5年以上的业务员,将能降低自己成为“保单孤儿”的几率,得到较完善的服务。
2摒除人情,回归专业
很多人的第一份保单,都是跟亲戚、朋友或同学购买,只因碍于人情,不得不掏钱出来。原本以为向亲友买保单,可以获得的服务更完备、更便利,但几年过后,发生纠纷时,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就是直接撕破脸,坏了双方感情。
在我的家族中,有个阿姨从事保险,基于“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善意,很多亲戚就先后跟她购买好几份保单。可是,当发生重大意外急需理赔时,阿姨总是借口很多,让亲戚们感到相当灰心。
建议大家在挑选业务员时,还是先摒除人情,回归到专业和诚信,以捍卫自己的血汗钱为优先考量。如果时间许可,类似的商品,可以多比较三五家。遇到不懂的专业问题,千万不要害羞,随时提出,相信,愈诚恳的业务员,愈会乐意提供完整的资讯。多问、多比较、多测试,才是聪明买保单的唯一方法。
3测试业务员的诚信
顶尖的业务员口才都一流,任何商品都能讲解地口沬横飞,但却不见得适合每位保户。为了避免一面倒,消费者应主动提出问题,一方面考考业务员的专业度,另一方面也可借机测试业务员的诚信度。例如,当业务员一直称赞某项商品多好时,消费者可以客气请教对方: “听说全世界没有最完美的保险商品,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
所以我想,这个产品也许很适合我,但一定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那么,请问它的缺点是什么?”如果业务员愿意诚实告知,详细分析产品的优缺点,就表示他的诚信还不错;反之,业务员始终不肯正面回答,态度支支吾吾,不仅诚信大打折扣,也暗示商品可能有问题。
拒当保险白痴
买保单,就像挑伴侣一样,是件终身大事。买对保单,就能建构完整的防护网,生活也能无后顾之忧;买错保单,形同一张废纸,发生意外时,连一毛钱也领不到,只能徒留遗憾。
买对和买错之间的关键,除了保户能否明了自己需求之外,重要的是,有没有找到一位“对的”保险业务员,不为个人利益,而给予你最适当的建议,并为你量身打造所需的保险范畴和额度。
当我从研究所毕业,进入报社工作没几个月,就体会到保险的必要性。于是,我就开始主动询问朋友,看看能否推荐几个专业诚恳的业务员,帮我设计适合的保单。后来,找来的业务员,相当会做业绩,一直鼓励我买储蓄型保单——既有储蓄功能,又有寿险保障。当年的我,只是个社会新鲜人,什么都不懂,只有猛点头,几天后就签约。
半年后,我后悔了,因为这张保单根本不适合我。一来,保费过高,每月将近一半的薪水都缴给保险公司。当我有其他投资理财计划时,资金运用立刻被卡死;再者,应有的保障不够,寿险、意外险买的单位很低,若不幸发生“万一”,保险也无法发挥功能。于是,我立刻解约。日后在跟主跑保险的记者聊到这件事时,我自己才恍然大悟——原来,储蓄型保单的佣金还不错。难怪不少业务员都会主打这项商品。
我并不认为这全是业务员的错,只怪自己没有睁大眼睛,多比较、多做功课,因而当了“保险白痴”。记取教训之后,买第二张保单时,就没再被业务员牵着鼻子走。
别小看年终奖金5000元的威力
每到农历春节前一个月,相信多数上班族和我一样,有着共同的心愿——领到又厚又重的年终奖金,开开心心过年去!然而,这几年台湾薪资涨幅有限,老板有意愿发年终奖金,员工就偷笑了,根本不敢有太多奢望。
在这种情况下,拿到 “薄薄”一包年终奖金后,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分配运用,甚至几年后,可以变成“厚厚”的一笔钱,让财富每月安稳增长,成了平凡上班族必须学习的课题。page#
先不论年终奖金的多寡,我会建议不同财务状况的人,对年终奖金的处理方式,应该要有不同的思维。
若是负债族,身上还有一堆卡债或欠款没还,当然,这份年终奖的唯一目标,就是终结或减轻你的负债,让财务黑洞不再继续恶化下去。不过,还债还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就是说,利率最高的部分一定要先还,利率较低的可以慢慢处理。一般来说,双卡(现金卡和信用卡)利率较高,约18~20%:车贷次之,约6~10%;房贷最低,约2~4%。先还利率高的,才能减轻心理负担,堪称年终奖金带来的年终惊喜。
如果你无债一身轻,也没有大笔的额外开支,就可以将年终奖金运用在像是房屋装潢、储备创业等方面,让效益极大化。
我从工作第1年起,就把年终奖金分为4等份来处理,至今成效颇佳:
第一份——孝亲费和晚辈红包
父母亲辛苦拉扯我们长大,每年能够从年终奖金拨出固定金额,给双亲大大的红包,算是孝顺的表现,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随着年薪增加,这份孝亲费也应等比例增加,让父母亲有机会多存私房钱,退休后,才不至于手头无钱而缺乏安全感。
对于晚辈的红包,尽力而为就好,切忌打肿脸充胖子,为了和其他亲戚互相攀比,大方出手,最终苦的还是自己。
第二份——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的定义很广泛,例如:工作上需要一台功能更强大的笔记本电脑,预估换新机后,将能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带来好业绩。那么,投资一台电脑就十分值得;也或许,好几年没出国走走,想利用过年到国外换个心情,体会新事物,回来上班后更有冲劲,也算是投资自己。
另外,不少女性朋友会把钱花在“门面”装饰上——买新衣服、换新发型,购买化妆品、保养品等。只要金额不高,好好打扮一下自己,提升BQ(Beauty Quotient;美丽商数),赢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和职场竞争力,这样的投资也很划算。
当然,有些更实际的上班族,会利用年终奖金去上课,强化专业知识,考取相关证照,如:财务规划师、证券分析师执照、金融保险证照等,都有利于将原本的“饭碗”捧得更牢固。
投资自己眼光要放远,如果期待只花个5000、10000元 ,就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落得失望收场。倒不如心态放稳,把握每一刻学习的机会,反会有意外的惊喜。
第三份——安心存起来
有些中高级主管的年终奖金很多,如果又身处在获利佳的公司,常常年终奖金一领下来,就是20万元以上,扣掉孝亲费、投资自己和投资一些金融商品之后,可能还会有闲钱,那么,“储蓄”便是最佳管道。
把部分年终奖金存起来,不是为了让钱增多,毕竟不管是活存或定存,利率都低得可怜,而是做为紧急储备金。因为万一家庭临时发生意外,急需用钱,就能立即挪出。如果没有任何紧急预备金,到时候必须临时筹钱,就会有点麻烦。
第四份——投资
不少上班族的年终奖金在扣除必要支出之后,可能所剩不多,如果用来投资,会不会效益不大?
我必须很明确地告诉各位:“投资永远不嫌晚、也不嫌少,只怕没有行动力。”
即使只剩下3000~5000元,我还是要鼓励大家投资,尝试把小钱变大钱。可别小看这少少的几千元,只要运用得当,还是会“按年增长”。那么,5000元可以投资什么呢?我推荐两种商品:一个是ETF(指数股票型基金) ;另一个则是优质零股。
ETF这几年在国外非常火红,它所连结的是“一篮子股票”,风险较低而且,ETF还可定期定额购买,最低门槛只有3000元,相当适合小额投资人。
另外,5000元还可以用来买零股。如果你买不起一张(就是1000股)50000元的台塑股票,你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买零股,100股刚好只需要5000元,就能当快乐的台塑小股东。
“负责专员为了这件事,还特地写报告上呈,经过层层关卡,终于给了我最优惠的价格。”这位年收入几千万元的主持人,私下向我这么透露。果然验证了这句话——有钱人真的是锱铢必较。有钱人先不问投资能赚多少钱,倒是在手续费的起跑点上,便赢了别人一大步。
有位名主持人,投资海外基金十分有心得,由于资金不少,又是银行往来的重要客户,她便发挥杀手本领,在手续费上讨价还价,最后,竟然赢得0.5%的手续费,比起银行一般规定的2%~3%,足足省下一大笔钱。
银行是重要渠道,除了基本的存、汇款之外,也销售许多金融商品,像是基金、保险等。无论哪种商品,每家银行都有明文规定的手续费。不过,为了争取和留住客户,所有制度都保有弹性,只要懂得谈判,才能“谈”出好价格。
2适时和银行谈判
这一年多来,发卡组织和银行在竞争压力下,常有促销活动,像是手续费减半之类的,聪明的消费者出境前,若能问清楚,就比较不容易吃到闷亏。
教你如何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事实上,刷卡消费虽方便,不必带着满身现金,心惊胆战地害怕随时会被偷窃,但刷卡所负担的成本不低,等于同时被“剥”两层皮——必须同时付给发卡银行和发卡组织(如VISA、Master Card)两种手续费。其中,发卡组织收取的手续费以VISA最高,目前为1.3%,Master Card收1%,JCB则完全不收,各家银行收的手续费也不同,从0~1%以上都有,两者相加,民众约需付上至少1.5%的成本。可别小看这1.5%,买1000美元的纪念品,就要多付15美元,愈多愈不划算。
另外,提到汇兑和出境旅行,不得不提醒大家出境刷卡所隐含的成本。曾有位民众,出境前向发卡银行询问手续费问题,客服人员表示:“在境外刷卡购物,并不需要负担额外的手续费。”因此他也放心地使用这个塑胶货币。没想到回台后,看到账单一惊,因为金额根本不对,就算以最高汇率来换算也不合理。再次询问银行,对方终于承认差价部分,正是海外刷卡的手续费——为消费金额的1.1%。这下他才明白,自己被银行白白赚走一笔费用。
而想避免步上小爱的后尘,在外商银行开户时,就得熟读各项说明和通知书,尤其一般外商银行并不会主动告知客户账户余额不足,将被收取管理费,只会在每月寄发的对账单中列出,民众如果不想当“冤大头”,详细检查对账单金额,而非收到后就立刻当垃圾丢掉,是最佳补救方法。
以娜娜的情况来说,要把外钞换回台币,有的银行会收100~200元的手续费,有的只要凭当初结汇的水单,就可免去费用。但要注意的是,各家结汇时的汇率会有些微差距,若想要更精打细算,汇率、手续费都得同时考量。
就像看病求诊一样,想得到既有医德、又有医术的名医治疗,挂号前,势必得多听、多问、多比较。由于每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不一,想要精准省下这些费用,一定要做足功课。
投资理财,教你如何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1多听、多问、多比较
银行并不是怪兽或恶魔,和银行打交道,确实需要一些“窍门”。下面4个重点,保证让你不会被银行“多赚一毛钱”。
一般来说,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依项目的不同,从5元、10元,到100元、200元都有。这些钱看似是小钱,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一笔费用,尤其现在“什么都涨、就是薪水不涨”,在全球通货膨胀疑虑加深之下,能省着点花,就应尽量省。
理论上,银行是“民众生活的好伙伴”,举凡存钱、汇款、贷款、出国结汇等,都需要通过它。只是这几年,银行在竞争压力下,有将手续费项目扩大的趋势,以托收票据为例,以前多数银行都不收费,现在酌收40~50元(但也有少数不收费的),存折挂失也要收100~200元。民众如果不仔细了解这些“游戏规则”,事后难免会有“受骗上当”之感。 page#
我另一个朋友叫小爱。多年前,为了帮亲戚做业务,她在外商银行开了个户头,因金额不多,始终未曾关切户头的最新动向。直到某天心血来潮,一刷本子,竟发现所剩无几,打电话到银行询问,才知道银行以“存款不到一定标准”为理由(通常是15万~25万),必须每月扣款500元,作为“账户管理费”。“什么?什么服务都没有,竟然一个月自动扣款500元,是不是有点欺人太甚?”小爱义愤填膺地说,完全不能理解这项规定的逻辑。
教你如何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我有个同事叫娜娜,有次兴高采烈地去意大利旅游。回来后,想把没花完的欧元现钞换回台币,却被银行行员告知要收取200元手续费,她气急败坏大叫:“搞什么嘛!一点都不合理,帮我盖个章、送份文件,就要200元的手续费啊?”不过,因为当初是在这家银行汇兑外币,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娜娜只好摸摸鼻子,不甘心地把200元送给银行。
不让银行多赚一毛钱
与其指着银行业者的鼻子痛批,不如反求诸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应该更精明些,花个几分钟,拿起计算机好好算一下,让各种成本一目了然,也能立刻判断该不该使用这项服务。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罪过都推给银行,回过头来看,银行也是营利单位,有一大群员工要养,还要对得起股东,不在手续费和服务费上挖空心思,叫他们如何生存下去?
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分期卡内容不一,各种费用的收取标准也不尽相同,消费者往往使用之后,才发现怎么又多了一笔“广告中没有说明的费用”。例如,有的银行标榜前6期免利息与手续费,但若变更分期期数,就得加收50元变更费;有的银行则前3期免手续费,第4期之后,就收刷卡金额的%,做为手续费。乍看之下,%似乎不多,但比较恐怖的是,银行行员告诉我,少数分期卡的爱用者,因无法控制消费欲望,样样都分期购买的后果是,只能缴最低应缴金额,剩下的部分又落入循环利息18%~20%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投资理财,教你如何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分期卡原来的设计用意是,让有固定收入的理性消费者,能够据此做好收支计划,较大的单笔消费金额不会集中在某个月,而能每月平均分摊,将所得做更有效的运用。可惜,许多血拼族只着眼分期的简便,却忘了分期卡背后的精神,在电视不断播放“让我们分了吧”的广告洗脑下,刷起卡来毫不眨眼,有如三餐便饭。
还有一个包着糖衣的例子——分期卡。
一般来说,分3期缴税的利率大约是~2%;6期介于~3%;12期则为5%~6%。稍有头脑的消费者,看到银行在玩数字游戏时,不妨直接问行员:“这样的方案换算成年利率,到底是多少?”虽然一定比18%~20%的信用卡循环利率低,但只要觉得超过个人可接受的范围,就应寻找更恰当的缴款途径。
为何说是“包着糖衣”呢?因为银行业者都会委托有创意的广告公司代笔,想出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陷阱的“金句”,吸引民众一步步踏入无尽深渊。就拿信用卡缴税来说:用信用卡缴税,的确免利息,而且可以累积红利。不过,广告却没有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收取手续费,且利率还会因期数的不同,而有差异。
从年头到年尾,不管任何节庆活动,只要和民生消费息息相关,银行业者就会大动脑筋,开发新业务,想从民众身上获取利润。看着这一句句动人心弦的广告词,数学不好或没有时间精算的人,冲动之下,很容易就被这“包着糖衣”的高利率给蒙蔽了。
教你如何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用分期卡消费,自动分期付款,既能减轻压力,利率也低,再方便不过!”
“交不出学费没关系,信用卡是你的好帮手。”
看清包着糖衣的高利率,“以信用卡分期缴税,既可免利息,又可累积红利,真是一举两得!”
叫你如何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