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于9月1日正式实施。从十部委的定调,到与第三方支付业务合作划界,再到司法解释,围绕P2P的监管规则正在渐渐明晰。线下P2P是网贷主流理论上根据最新颁布的《指导意见》,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并强调其要明确信息中介的性质,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旨在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缓解我国现存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如今各大网贷公司积极在各地专设门店为的是获取客户、寻找投资人,可见目前国内的P2P网贷平台多为线下P2P,主要采用人海战术来获取更多的订单收益。某P2P平台数据显示,平台上信用订单、实地认证和机构担保对应的借款成功率分别为2.74%、99.98%和100%,成功订单金额中位数分别为18000元、67300元和50000元,利率中位数分别为12%、12.6%和11%,平均期限分别为12个月、36个月和18个月。实地认证标相对于信用订单,多了线下认证环节,通过对借款人的实地走访、尽职调查以及借款后的服务环节,有效加强了风控。我们经过简单统计分析后发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信用认证机制(实地认证标)大幅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借款可得性,但是由于小微企业须向实地认证机构缴纳服务费或担保费等,无形中助推了借款成本。实地认证标和机构担保标的成功率均接近100%,实地认证标的利率中位数高于机构担保标,可以看成是对订单规模(订单金额)和流动性(期限)的补偿。实地认证标很可能是该P2P平台合作伙伴(线下小贷公司)将其客户“赶到”线上,这样既能收取小微企业的服务费,亦能免除自身杠杆限制。换言之,即实地认证标很可能仅仅是线下贷款的线上化。这种方式无疑已经脱离了P2P作为线上纯信息中介的原始初衷,许多平台争相与小贷公司或者担保公司合作,俨然从“信息中介”幻化为“信用中介”。P2P平台借贷利率的确定规则据我们调研发现,网贷平台的利率制定具有如下几种方式:(一)平台决定借款利率。这种模式下,借贷平台按照预定标准设定利率。利率通常会因借款人的信用分数,贷款期限及借款人的其他条件而有所差别。如前所述的某P2P平台主要分为机构担保标、实地认证标和信用认证标,其中实地认证标和机构担保标对于不同期限的借款,设置了不同的借款利率。数量最多的实地认证标明确规定18个月期的年利率为10.8%,24个月为11.4%,36个月为12.6%。通过调研得知,某线上P2P平台的首次年利率需要平台审核通过后才能确定,即经过审核后根据借款人的平台信用评级(魔镜等级)决定,之后再次借款的年利率在发布借款页面都会直接显示。可见现阶段P2P平台借款利率的制定大都经过了平台的参与,因为大多数平台提供的实地认证标都是与合作机构合作开发的标的,由于涉及到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合作还有线下的尽调服务等内容,这部分标的很难让借款人自行来决定利率。(二)平台和借款人进行协商确定利率。这种协商利率的形成要素非常复杂,作为平台而言,为了吸引投资人,自然是希望项目给出的历史年化收益率越高越好,但对于借款主体而言,如果项目确实很好的话,往往不愿意给出更高的利率。这里就形成了一对矛盾,而且在目前网贷平台缺乏统一利率指导的情况下,这种利率产生过程本身非常不透明,普通投资人根本无从获知这些利率到底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甚至有些平台自身已经进入到了项目里面,因此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利率更加不具备公平性和透明性,有违互联网精神。(三)借款人自行确定利率。此外,还有一部分如某线上P2P平台的信用认证贷款,是用户自己来确定利率,根据借款人的资料审核,可能额度会有变化,但是申请的利率和期限都是由借款人自行确定。从司法层面上来看,《规定》对利率的制定提出了要求,调整了此前的“民间借贷利率不能高于国家规定的银行标准利率的4倍”,更加具体化地提出“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24%的部分,法院将不予保护”。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自《规定》颁布以来的7日内,国内P2P平台的平均利率超过24%的共有7家,以百聚财富为首平均利率高达31.2%。要知道现在的P2P平台之间的竞争激烈,除去安全性外,历史年化收益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人的选择。长远看来,这个市场对理性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培育已经显得刻不容缓。(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微金融50人论坛发起人)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