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连续两年实现经营性盈利,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增长远快于综合费用增长,管理费用支出占保费收入比重同比下降29%;除费差有可控的差损外,死差、病差、利差、退保差几项全部为正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845.14亿元,同比增长58.9%;市场排名居第六位,资产规模达到1864.5亿元,资产累积速度在主要寿险主体中连年处在领先地位;亿元保费投诉量仅为0.14,处于行业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末,人保寿险已开业省级机构34家,开展业务的地市级机构达到275个,县区级机构1642个,全系统内,9家三级机构和51家四级机构的新单保费位居当地市场首位;销售队伍超过18万人,人力规模跨入大型寿险公司的行列。
基于“规模效益化”的指导思想和“三零四平五盈利”的经营目标,人保寿险自开业之初就定下目标,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超常规发展,为此,人保寿险重点提升销售能力、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鉴于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自身发展情况,坚持走差异化的经营战略,确立了“城乡并重”战略、抓好“两河、两江、两东”的市场拓展策略、主打银邮的“4+N”渠道建设策略、“三个有利于”的产品开发策略、“期缴业务最大化,趸缴业务市场化”的业务发展策略、“三不超”费用成本管控策略和“一级法人,一级核算,两级管理,四级展业,逐级考核”的大集中管理模式,包括相配套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原则。
人保寿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能够在开业五年内连续两年实现经营性盈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坚定不移地强化成本管控、集中管理与风险管控,同时把握了保险定价利率和银行基准利率“双低”的发展机遇,加快业务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保险,连续两年盈利 中国人保寿险把握“双低”发展机遇据分析人士称,相比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来源,由“传统三差”转变为“准备金评估假设的变更+实际经验与评估假设的差异+剩余边际的摊销”,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剩余边际摊销,而不同的经济假设和非经济假设会产生不同的剩余边际摊销基础,最终对利润分布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非经济假设(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等)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减少对利润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假设(折现率)需要准确研判外部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做出合理的假设。
继2009年打破寿险企业盈利规律、开业第四年实现经营性盈利后,中国人保集团旗下中国人保寿险连续第二年实现盈利。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中国人保寿险新、旧会计准则下利润总额均突破10亿元,这意味着人保寿险“十一五”经营效益目标超额达成,盈利能力与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