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短期标、高收益,缺乏基本的投资风险意识。近年来,由于行业竞争强度加大,一些P2P平台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投资人喜欢短期标、小额标,平台便罔顾流动性风险,进行拆标;投资人偏爱流动性,平台便顶着资金池的罪名设计活期理财产品,声称可以随存随取,更有甚者,P2P平台为了迎合投资人的需求,制造营销噱头,贸然创新,开发出了一些之前已被取缔的股票配资、首付贷,还有骇人听闻的专门针对大学生人流的人流宝这样的产品!公众的贪婪和盲目给了问题平台可乘之机,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成为受害者。
五、公众的盲目为乱象推波助澜
一旦出现问题跑路,往往在社会上造成投资人心理恐慌,形成连锁反应,给整个行业蒙上阴影。
P2P,明明是全球的P2P,为什么乱象却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业者缺乏行业自律和风控能力,商业道德败坏。P2P行业的道德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融,即平台有意引导投资人资金流向自我控股企业或关联企业,自融被业内称为P2P平台的头号杀手,以2015年为例,仅在年初就有上咸bank、里外贷和盛融在线三家老牌平台相继被爆出自融,涉案总额15亿元。一类是诈骗,这类平添初衷就是为了圈钱,如E租宝,大大集团,玩的是击鼓传花式的游戏,这类平台往往通过不切实际的高额利息来吸引投资者,运营模式没有可持续性。
四、商业道德缺失抹黑整个行业
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都有个过程,在其前期都比较弱小,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有利环境,它才能成长起来。银行的信誉为什么能够做起来?就是因为政策监管层面有着一整套严格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使得银行不敢胡作非为。
监管真空引发的P2P乱像事实上可以归结为严重信息壁垒导致的信息极度不对称,给了不法分子以生存空间。中国政策层面向来盛行“拿来主义”看见什么东西好,不假思索的“拿过来”,“拿过来”之后呢,又不做配套,任其自身自灭,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一放就乱,一乱就死,等着死得差不多了政府再来管起来,充当救世主。最典型的就是股市熔断制度,三天两熔断,最终说不符合国情,决定放弃,最后损失谁来担?还是中国的股民们。
资本的天性在于逐利,如果不加约束,将成为脱缰的野马,届时将踏碎理想的荒原,终成市场的噩梦!金融是国之重器,资本市场的改革对一国经济影响深远,因此不得不慎之又慎,P2P本身是个好东西,对于打破我国现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和信贷风险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那么为何这样一匹“千里良驹”反而成了很多人眼中扰乱资本市场的“劣马”呢?缺乏监管是主因。
明明是全球的P2P,为什么乱象却只是中国的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三、监管真空是滋生P2P乱象的温床
从格莱珉银行和Zopa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P2P平台并非只是中介那么简单,平台信誉和高超的风控能力才是关键。
P2P网络借贷的N2N模式可以兼顾银行和民间借贷的双重优势,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尽可能的缩短繁琐的借贷流程和把控风险,如Zopa会查询借款者在英国各家信贷机构的信用记录情况,然后根据Zopa自己的信用评分系统打分,给出最后利率。
网络的高效化使传统的借贷模式可以从N21(运用网络做直销),12N(企业网上申请贷款)的两步走模式,直接跨越到N2N(个人对个人放款)模式,省去了中间银行繁琐的借贷过程,这也是Zopa所宣称的,“摒弃银行,每个人都有更好的交易”的来源,最终打破银行对融资市场的垄断。
P2P,明明是全球的P2P,为什么乱象却只是中国的英国的Zopa则是基于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新模式,在此之前英国是银行业相当集中的国家,与美国几千家商业银行”百花齐放”的现象不同,英国的5家大型银行,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被称为”英国五大银行”。然而,这种垄断性却增加了个人与企业的贷款难度:贷款速度慢、贷款种类太少、贷款难、贷款手续冗长,”店大欺客”,银行体制已存在多种问题却不解决,使得人们对于银行贷款越来越不满。人们向往的是更简单,更便捷的贷款方式。
尤努斯生于1940年,他的贡献是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化融资模式,开设了穷人的银行Grameen Bank,解决了穷人的借贷需求而获得诺贝尔奖,通过格莱珉银行,当地穷人可以不需要抵押物而获得小额贷款,还款则是基于当地穷人的信用和格莱珉银行独特的风控手段,如规定借款者要有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
P2P网络借贷理念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尤努斯教授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另一个是英国的Zopa。
目前,官方将P2P定义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这就意味着平台并不直接承担项目的风险和违约责任,而将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判断推给了平台上的投资人,但现实是单个的投资人并不具备专门的风控知识和技巧,并不能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因此,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这些本该是P2P平台该做的事情。
二、 对P2P定义的误读是乱象之源
明明是全球的P2P,为什么乱象却只是中国的P2P 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弥补了当前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上面的空缺,是扩大直接融资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并且,因其收益率高、融资效率高、投资门槛低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和中小企业的追捧。然而在市场初期,过度的扩张并非良性,中国P2P市场暴露的问题也一直不断,截至今年2月,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425家!
据最新数据显示,自2007年我国出现第一家P2P平台以来,到今年2月份,累计P2P平台达到3944家,其中超六成为合规平台,P2P投资者可获总利润七成以上,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达到11805.65亿,同比增长258.62%;历史累计成交额16312.15亿元。
一、 中国P2P市场现状
那么为何在国外叫做互联网金融创举的P2P到了国内就叫P2P骗局了呢?为什么P2P是全球的而P2P乱象却只是中国的?
尤其是像e租宝、大大宝、鑫利源这类披着 P2P外衣进行诈骗的平台被媒体曝光后,让中国的P2P行业陷入几乎等同于“骗局”的境地。
P2P,明明是全球的P2P,为什么乱象却只是中国的十年前就已经在英、美兴起的P2P多年来在全球各地生根,发展迅速。在英美地区,无论是地区性的小型P2P,还是年交易额数十亿美元的上市公司Lending club,都被视作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举,从未出现过跑路问题或信任危机。但P2P到了中国却好像变了味,一些人一听说P2P就如同将要遇见洪水猛兽一般,唯恐避之而不及。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