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关于收益率的问题首先要看理财产品合同中,历史收益率是否包含了银行要扣出的手续费用,否则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率是一个未知数;其次要看银行给出的是“历史收益率”,还是“最高历史收益率”,若给出的是“最高历史收益率”,那么无论最终收益率有多高,投资者实际拿到手的收益可能不会超过该“最高历史收益率”。理财师提醒,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首先应选择专业理财人员提供服务;其次,保证收益类的产品与存款不同,一般会有附加条件,附加条件所带来的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在购买非保证收益类产品前,应要求银行提供令人信服的历史收益率估计依据;第三,可要求理财业务人员揭示产品的全部风险,描述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投资结果,以及规避风险的各种可能方式。
“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但高风险未必最终能带来高收益”这是在任何投资活动前都必须牢记的规律。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不应只看到收益而忽视风险。银行理财师称,银行理财产品最终到期的实际收益率,是根据该款产品的投资类型来决定的,除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部分保本型产品也存在浮动收益,因此预期的历史年化收益仅仅是依据一定市场状况计算出来的,不可能完全跟到期收益一模一样。
频频加息 今年该如何选择保险产品?“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到的‘收益率’实际上都是‘历史收益率’,甚至是‘最高历史收益率’的概念。只有当产品到期,银行最终计算出来的收益率才是‘实际收益率’,这很可能低于最高或历史收益率。理财产品完全可能产生‘负收益率’”。某银行理财师说。“虽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收益率有所提高,但是市民仍需警惕收益率误区。”市内银行理财专家认为,眼下部分市民在买理财产品时,可能进入了一个认识误区——把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历史收益率”等同于“实际收益率”。
理财提醒:警惕收益率误区
与分红险相比较,万能险受加息的影响更为直接。分红险是每年公布分红水平,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是保险公司根据宏观环境和同业情况每月调节一次。利息上涨后,保险公司将率先调整万能险结算利率。该险种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较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万能险的收益率亦会水涨船高。
理财专家称,在加息通道下,分红险通常被用来作为抵抗通胀的工具。“如果CPI居高不下,加息持续的话,这种理财产品的销售肯定会越来越好。”
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是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等,其中投资在银行大额协议存款的比例最大,占到总体投资额的60%还多,其次才是国债、股权类产品和不动产类等。因此加息对于持有分红险保单的消费者无疑是好消息。央行加息后,保险公司的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上调,因此,分红险的收益也会随之上调。此外,保险企业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将间接提高分红险的分红率。加息之后,保险资金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将有较好的投资收益。
保险,频频加息 今年该如何选择保险产品?保险产品收益率“水涨船高”
如果真有5万元以上的闲钱,选择存定期,还不如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银行定存利率,跑赢CPI的也不在少数。不少银行的客户经理都建议投资者在加息周期中买不超过三个月的理财产品,因为短期产品能比较快地享受到加息带来的产品收益上涨。而且等再次加息时,还可灵活调度资金,避免错过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
对于喜欢储蓄的市民来说,加息周期中要注意计算转存的时间点,因为老存单提前支取的那段时间只能以活期利率计息。为避免频繁转存,专家建议,市民做定期存款期限以不超过一年为适宜。投资者的单笔定期存款金额不要太大,可进行拆分。比如,存款20万,可以分为10万一笔,5万一笔,2.5万一笔,1.25万两笔,也可以等额进行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不同期限的存单。这样有需要时,可以提前支取一张存折,不至于损失全部定期存款利息。
闲钱存定期不如买理财产品
加息再次触动了众多投资者的理财神经。去年CPI连续攀升后,实际利率在负区间内越陷越深,市场上的加息呼声越来越强烈。新春伊始,大家都开始布局今年的投资理财,频频加息的年份应该如何理财又成了一个难题。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