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五年,你获得的收益为 296 万美元。
五年以后,你累积提取的管理费用为 1 080 万美元——还算可以,但是与 4 200 万美元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当然,因为你的收费标准低,许多客户会转投你的怀抱。
但是,对冲基金经理的想法是,“为什么不赌大一点,好获得超额利润呢?”如果你猜对了,这 20% 的附加收益可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如果你猜错了,你仍然可以按照总资产的 2% 提取管理费。
令人吃惊的是,如果你猜错了,你不用偿还那 20% 的损失!当然,如果你猜错了,买单的人仍然是客户,而不是你。要想和对冲基金经理一样获得巨额回报,你必须得承担巨大的风险。风险小也就意味着收益少对冲基金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只不过近些年来,它们开始变得流行起来。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骗子们就玩过这样的把戏。他们设立了两只基金。对于其中一只基金,他们说服一半的客户相信 XYZ 股票的价格将要上涨,因此应当买入 XYZ 股票。
对于另外一只基金,他们又说服另一半客户相信 XYZ 股票的价格将要下跌,因此应当做空 XYZ 股票(这指的是借入 XYZ 股票将其卖掉,等到其市场价格下跌时,再以较
低的价格买回股票并将其还给出借者,其中的差价就是收益)。这两类客户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只要 XYZ 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这两只基金各占据了波动幅度上下 10% 的区域。遭受损失的客户会炒掉骗子,转而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获得收益的客户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因此他们往往会拿出更多的钱来赌下一局。
不过,你仍然可以撞大运似的单边下注,赌股票的价格上涨或下跌,结果可能是蒙对了,获得了一大笔收益;也有可能是蒙错了,只好卷铺盖走人。如果你运气不好,那么还是趁早另觅他径吧。如果你运气不错,我敢担保:没有几个观察家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运气好。
你也一样。最出色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不仅仅是运气好——他们是技术娴熟的投机者。但是没有几家对冲基金能够赚到巨额财富,绝大多数对冲基金的下场是解散。在这个领域内,人们总是能够听到那些如雷贯耳的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但是绝大多数对冲基金很快就不知所踪了。
少数几家对冲基金勉强能够维持两年,随后投资者便来赎回基金份额,对冲基金只好宣告解散。我认识好几个对冲基金公司的创始人——只有两个人创办的对冲基金生存了下来,并长时间屹立不倒。这个行当是那么变幻莫测,拿你的职业生涯做赌注可不是件好事。
吉姆 · 克莱默(Jim Cramer)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中途退出对冲基金业的。我就曾经见过,在最初的几年间,好几家对冲基金的状况很不错,但是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变了个模样,对冲基金的业绩迅速下滑——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一无所有。
选择对冲基金
一般来说,对冲基金的特定投资领域很多,例如专门做可转换债券套利的对冲基金,专门做财务危机证券的对冲基金,还有做多 / 做空股票的对冲基金,市场中立型对冲基金等等。投资者可以同时购买各种不同类型的对冲基金份额,从而实现投资的多样化。
对冲基金经理的用人策略各有不同。要想进入对冲基金业,你需要四处碰运气——简直就是撒大网策略!在 Google 上搜索对冲基金公司,你能找到一大长串名字——有很多家。
绝大多数对冲基金公司不招人。绝大多数对冲基金公司只有一名员工兼经理,他或她的办公室就是卧室。但是,如果你坚持找下去,你会发现有些对冲基金公司确实有招聘计划——这些公司无一不是规模较大的对冲基金公司。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这个行业不能给人以安全感——说不定什么时候,基金就会被迫解散。我不建议你把它当作是自己的长期职业选择,除非你打算自己创建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或是采取追随策略。但是,对冲基金业是一个学习和事业起飞的绝佳场所。
先在那里工作几年,学习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把握金融服务业的未来走势,然后你便可以创办自己的金融企业了。政府部门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比较宽松,因此这个行业非常容易进入。
任意一家业务范围涵盖了对冲基金业的律师事务所——例如旧金山的沙特西斯 – 富瑞斯(Shartsis Friese)律师事务所——就能帮你建立一家合法的对冲基金公司,并像崩爆米花那样轻轻松松地帮你搞定所有法律条款。
接下来就是如何招揽客户,说服其购买你的对冲基金——这可能是你最讨厌做的事。对冲基金的运营技巧没什么特别之处,你只需要按照律师事务所的指导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然后去寻找你认为将来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投资产品,把全部身家赌上去就可以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之前,都会先找到一位份量很重的大投资者作为依靠。比方说,你在美林证券公司一位经纪人手上看到了一份客户名单,这些客户的总投资额为 1 亿美元。其中,发现了一位投资额达 4 000 万美元的大客户,你觉得他就是你想要找的人,于是在他身上投入了大量时间。
人们总是以为在对冲基金业,这样的大客户能让自己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于是你辞了职,依托这位大客户创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然后在此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如下所示,整个过程非常简单,一点也不复杂:
1. 下一笔大赌注;2. 找到一位能支持你的大客户;3. 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4. 你可以按照 2-20 模式收取报酬。
也许近来最为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要属肯 · 格里芬(Ken Griffin)。现年 38 岁的格里芬身价已有 30 亿美元,1990 年他遵循传统的对冲基金模式创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 投资集团(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现在,该公司旗下有各种类型的对冲基金,抓住许多微小的获利机会进行豪赌,凭借杠杆效应获得巨额回报。肯是个天才,因为和他做同样事情的其他人,结局不仅仅是失败那么简单——他们彻底地没落了。
即使现在你做得很成功,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当亚历克斯 · 布罗克曼(Alex Brockman)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就通过他的父亲认识了他——他是我见过的最可亲的人,而且非常聪明。亚历克斯帮肯 · 格里芬买卖拉美国家的国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获得的收益非常高。但是亚历克斯知道这个行业能成就他,也能毁了他。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2007 年,准确的判断让他赚了一大笔钱,格里芬高兴地向他支付了巨额报酬。亚历克斯知道,如果 2008 年的投资收益很差的话,也许他就得被迫离开这个行业了。最初将亚历克斯引荐给格里芬的那个人——亚历克斯在 Citadel 公司工作时的前任顶头上司——现在已经离开了公司,他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
我举的第一个例子假设你毫无投资技能,只凭好运气过了关。然而,显而易见,肯 · 格里芬是对冲基金业的个中好手。回过头再看看那份收费型金融企业富豪的名单——你就会明白对冲基金经理的名声(索罗斯、科汉、高夫纳、琼斯、西蒙斯和肖)为什么会这样响亮——他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以获取巨额的回报。
埃迪 · 兰伯特(Eddie Lampert)比谁都清楚,要想在这一行获得成功,你必须得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目前,兰伯特拥有的个人净资产为 45 亿美元,他还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相信他有机会积累更多的财富。
凭借着自己敏锐精准的投资眼光,兰伯特买下了凯玛特公司——全美第三大平价零售企业——2002 年该公司遭受的一场大火灾让许多人以为它快要不行了。然而,凯玛特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为兰伯特的 ESL 对冲基金赚了一大笔钱(再次提醒大家:只有敢于承担高风险,才有可能获得高收益)。
有一次,兰伯特差点丢了性命。一天晚上,兰伯特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就在他离开办公室,朝自己的汽车走去时,四个持有武器的歹徒劫持了他,他的眼睛被蒙上,手脚也被绳子捆住,随后歹徒们把他塞进了一辆 SUV 轿车。他在一间阴暗肮脏的汽车旅店的浴缸里足足待了两天。
兰伯特认为他们会杀了自己,但是仍然保持着镇定和冷静。后来,他发现这伙人毫无组织性。起初他们声称有人出价 500 万美元雇用他们杀了兰伯特,后来他们又说绑架兰伯特的目的是要敲诈 100 万美元。
这些人身上有武器,穷凶极恶,让人害怕——不过他们都很年轻,自己也显得很紧张。显然,这伙人并没有制定周密的绑架计划——这四个歹徒不过是上 Google 搜索了一下本地的有钱人,然后便发现了兰伯特的名字。
兰伯特尝试着与对方谈判,许诺说不管雇用他们的人出了多少钱,他都愿意出更多的钱。他还说,他们应当放他走,因为只有他才能在支付敲诈赎金的支票上签字。后来,他偷听到他们订了一份比萨外卖,兰伯特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歹徒们竟然是用兰伯特的信用卡订的比萨!
他对歹徒们说,警察肯定已经注意到有人使用了他的信用卡——难道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吗?唯一防止被警察逮到的办法就是放他走——立即放他走——然后赶快逃跑。兰伯特提醒他们说,自己根本认不出他们——当歹徒们为了让他吃饭而除掉他的眼罩时,兰伯特很聪明地低着头,故意不去看歹徒的面容。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星期天早上,他们把兰伯特扔在距离他家几英里远的高速公路上。直到这帮歹徒离开,兰伯特还在担心他们会杀了他。随后,兰伯特跑到格林威治警察局报了警。几天后,警察抓住了这群歹徒。在被绑架期间,兰伯特本可以听天由命,彻底放弃。
但是恰恰相反,他一直镇定冷静,注意观察周围情况,想尽办法自救。坚韧不拔,冷静自持,泰然自若!如果想在对冲基金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你也必须得具备上述这些品质。你能做到像兰伯特那样冷静吗?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要触犯法律
从事金融服务业的一条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千万不要触犯法律。金融从业人员有时会忘记这条戒律。也许骗子能成为富翁,但是他们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富有下去。
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刚开始时采用合理合法的渠道赚钱,后来发现诈骗能让他们的财富增长得更快,于是摇身一变成了骗子。还有一些人靠行骗成了有钱人。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不会长久。这种行为不仅是不道德和不合法的,它简直就是一条引人犯罪的邪路。
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想起了迪克 · 斯特朗(Dick Strong)这个例子:迪克是斯特朗资本管理公司(Strong Capital Management)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他于 1973 年创立的共同基金公司给他创造了大笔财富,然而现在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2003 年,他在福布斯前 400 名富豪榜上排名第 318 位,个人净资产约为 8 亿美元。然而,到了 2004 年,他的日子开始变得非常不好过。监管部门盯上了斯特朗,他曾在短期内使用自己的账户买卖自己公司发行的基金——这并不是一个很明显的违法行为。
但是作为一家共同基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特朗在未作任何公开信息披露的前提下,进行了这样的操作,严重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因此让监管部门大为恼火。据称,这件事被定性为“内幕交易”,这可是一招实实在在的臭棋。
这桩丑闻曝光时,斯特朗宣布辞职——不过为时已晚。斯特朗资本管理公司无法再继续经营下去了——最后,富国银行以很高的折扣廉价买下了斯特朗资本管理公司,并更换了企业的名称。斯特朗的“过界”行为值得吗?太不值得了。
据称,内幕交易给他带来了 600 000 美元的净利润。但是,这笔“收益”也许是近些年来有记录可查的代价最高昂的一笔收益。支付了一大笔罚金,加之公司的出售价格又非常低廉,因此斯特朗的身价也随之大幅缩水。而且,他被判处终身不得再从事金融业。自己的企业被折价卖掉,不能再从事金融业,名声尽毁,个人财富大量缩水。天哪,真是太悲惨了!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阿尔贝托 · 维拉尔(Alberto Vilar),这是一个善于行骗的坏家伙。他确实有些小聪明,却没能用在正途。早些年,我们两人都在创办个人企业的初期,我曾经与他碰过面,一起参加过某个论坛、会议或*,曾经做过竞争对手。
他的一些做法让人很不舒服。他很傲慢苛刻,总表现得像帝王一样尊贵!他约会的女郎非常年轻漂亮——所穿服装非常暴露。至少我妻子是这样的看法——她说阿尔贝托让她感觉恶心。
他吹牛说他曾经帮助几乎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新兴企业解决过融资的问题——比方说英特尔公司。我不清楚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不过至少听上去让人感觉他帮过的企业数量有点太多了。
他还吹嘘说,在卡斯特罗当政前,他是在古巴的特权阶层长大的。后来卡斯特罗上台后剥夺了其家族的财产,他们家才开始陷于贫困。不过,随后我们从他最亲密的朋友那里得知,他说的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他的童年时光是在新泽西州度过的。
他的投资业绩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比方说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他名下的科技基金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投资回报。2004 年,他在福布斯前 400 名富豪榜上位列第 327 名,估计个人净资产约为 亿美元。但事实上,他经营的金融企业规模并没有那么大。
即使是在 2000 年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也只有 70 亿美元。到了 2004 年,公司的总资产额大幅度减少,降至 10 亿美元。参照本章前面部分提供的表格,你会发现即使是在阿尔贝托最风光的时候,他的个人净资产也不可能达到 亿美元那么多。
他成功地让人们相信(包括《福布斯》杂志)除了自己的企业以外,他还拥有很多其他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公司的价值。
有些人确实会这样安排投资计划。但是关于福布斯前400 名富豪榜,《福布斯》杂志社的编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那就是对努力想登上富豪排行榜的人持谨慎的怀疑态度。他们知道这些人实际拥有的财富往往没有他们宣称的那么多——也许要少得多。维拉尔就是这样。不过,他还是成功地让人们相信了他的话。
维拉尔非常慷慨地向歌剧院捐赠了大笔资金。多年来,人们估计他向各种艺术活动捐赠的总资金额超过了 3 亿美元(不过,尽管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我还是要说其中一部分捐款并不是他自己的钱)。科技股崩溃后,维拉尔持有的大量投资科技股的基金净资产损失超过 80%,因此,他不得不暂缓支付之前答应好的对大都市歌剧院几百万的捐赠款(他们已经把他的名字刻在剧院的主体建筑上了!)。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监管部门开始对他展开调查。2005 年,他以邮件欺诈罪名被起诉。这个宣称基金公司以外的投资给他创造了巨额财富的“阔佬”,竟然连 1 000 万美元的保释金都付不起在我看来,他拥有的大部分财富,就像他自己描述的个人背景一样,都是虚构出来的——现在他总不能谎称自己是因为把钱捐给了歌剧院才变穷了吧!
在一桩至今尚未判决的诉讼中,原告称阿尔贝托付给歌剧院的捐款实际上是挪用了客户的资金!鉴于阿尔贝托现在已是赤贫状态,所以这桩官司打下去也没太大意思。即使打赢了,也拿不到赔偿金。
他出色的表演才能也许还没达到歌剧院的专业水准,但是已经足以让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享受奢华高尚的上流生活。与我共度 38 年人生的妻子至今仍想知道当年他身边那位身材火辣、衣着暴露的年轻女郎现在对此事有何看法。像维拉尔这样的人有很多。你千万不要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摘自费雪论财富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第二年年初,减去你提取的费用,资产总额为 亿美元。假设总资产的增值幅度仍为 20%,则按照 的比率提取费用,你可以获得178 万美元的回报。
浅谈人生稳赚不赔的致富之道第一年,1 亿美元的资产增值为 亿美元。你按照 提取费用——因此收益为 150 万美元。这也算不错,但是与 640 万美元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现在,假设你是一位普通的收费型资产管理经理,你也下了同样的赌注——预期某项资产在未来五年内能够保持年均 20% 的增长率,但是你每年仅收取相当于资产总规模 的费用。
在区区五年的时间里,你一共获得了 4 200 万美元的收益!而且,这不过是基于刚刚起步时规模不大的 1 亿美元资产而已。持续地创造高回报率,投奔而来的客户会越来越多,你管理的资产总额也会越来越多。
到了第五年,你的总收益甚至能够达到 1 060 万美元!
到了投资的第一年年底,1 亿美元的资产增值为 亿美元。你提取了 2% 的管理费(240 万美元),再加上资产增值收益 2 000 万美元的20%(400 万美元)——总共获得了 640 万美元的收益。第二年年初,减掉你提取的金额,资产值的总额为 亿美元。假设总资产的增值幅度仍为 20%,你还是按照 2-20 模式提取费用——则第二年你的总收益为 727 亿美元。
投资理财,浅谈人生稳赚不赔的致富之道
比方说你打了一个赌——猜测某个股票板块在未来的五年内能够获得高于大盘的收益——也许是大企业板块,能源板块或是制药板块。你下了一笔很大的赌注。你管理的资产总额为 1 亿美元,收费模式是2-20。假设你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你投资的股票板块的年均收益率为20%。
此外,基金资产增值部分的 20% 也归基金经理所有!如果你精于投资之道,或者是运气好,又或者是二者兼备,那么财富的积累速度就会更快。
你喜欢承受巨大的风险以获得巨大的收益吗?你是个独来独往的独行侠吗?你想创办收费水平高的金融企业?好吧,对冲基金是你的最佳选择。对冲基金的收费模式被称为 2-20 模式,即基金经理每年按照所管理资产的总额收取 2% 的管理费(比方说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总额为 100万美元,则每年提取的管理费就等于 2万美元)。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更快的财富积累与更高的风险
我这样说不是想打击你,而是想再次强调掌握推销技能的重要性。也许你是一个出色的市场预测者,但是如果你找不到愿意雇用你的客户,那么还是换一个行当为好。企业会向你提供一份潜在客户的电话名单,不过接下来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浅谈人生稳赚不赔的致富之道如果你没能按时完成任务,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绝大多数企业都定期给员工制定业务配额——每个月你必须要招揽到大约为 500 000 美元的新客户资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将被无情地辞退。
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之前,你必须要先通过资格考试。这种考试是定制化的——取决于你销售何种产品。考试并不难——只要你认真准备了——而且这种考试没有学历要求。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企业都规定,如果员工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将是被解雇的命运。通过考试后,接下来你的主要工作就是推销产品。
“优胜劣汰”将最优秀的员工留下来。即使一部分新人很快就受不了干不下去了,公司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你集中精力只专心地学习推销技能的话,那么肯定不会感觉受不了)。对于那些敏感易怒的新手来说,小企业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还可以选择到小企业工作——几乎每个大城市里都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本质上并没有好坏之分。大型的金融企业通常直接从大学里招募新人,或者是招聘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新手——每次招聘的人数很多,目的是想通过自然的学会推销技能。这是一项最重要的 OPM 行业技能。
只要这个企业能教会你如何推销,那便是适合你的企业。大企业总是批量地招收新人。美林证券、JP 摩根或纽约人寿保险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当然没问题。先实地考察一下公司,接下来参加面试,与主管谈话,然后判断一下你是否能够忍耐得住在这家公司一直工作下去,直到你真正学会推销技能为止。
投资理财,浅谈人生稳赚不赔的致富之道进入适合自己的企业
在推销的过程中,你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很多金融知识。30 岁刚出头时,你可以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金融分析能力,强化自己的技术知识。到那时,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你迅速掌握各种高深的金融知识。
事实是:企业需要的是熟练的销售人员,而不是野心勃勃、自以为是但实际上缺乏技能培训的小青年。想走这条路的年轻人必须要先学会销售——不管推销的是哪种产品——20 多岁时要先做好这个工作,然后再去推销金融产品。
很多人以为他们不需要自己亲自去推销——他们可以自己创办企业,然后雇用专门的推销人员。然而,在 OPM 行业内,如果你自己从未亲自做过推销,就无法雇到最优秀的推销员,也无法管理好这些人。本书不是一本专门介绍如何推销和管理销售人员的书籍,但是之所以在书中强调大家必须先学会推销,其原因之一就是只有这样你才能招募到并管理好自己的销售团队——对于很多行业来说,这一点十分关键。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page#
一个穿着西服的老商人用喜剧的形式反映旧时的推销员有多么好笑——曾告诉我,如果你想真正掌握推销的诀窍,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一个人跑到美国最偏僻的小镇,然后在那里一直待到周末。也许这种小镇生活你既不适应也不喜欢,但是在事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你必须得挺过这段时间。
浅谈人生稳赚不赔的致富之道掌握产品知识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时间紧迫——到需要时,你可以很就学会它。30 年前,起初在富兰克林资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工作的肯 · 考斯克拉(Ken Koskella)——这个富有的老头已经退休了,现在竟然开始做喜剧表演(这纯粹是为了好玩)。
年轻时就开始学习,你的销售能力会迅速培养起来。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销售能力的培养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从未接触过推销业务的中年人,也可以在 40 多岁时开始学习推销,但是感觉会更困难一些,所花费的时间也要更多一些,而且经常感觉不自然(就像学习滑雪一样)。
然而,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期截然相反。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先从电话推销开始学起——即使这项工作与投资一点关系都没有。给客户打电话推销时,年轻稚气的外表不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年轻人说的话总是让客户半信半疑)。随后,再开始上门推销,先是推销简单产品,再尝试更复杂的产品或服务。
通常来说,年轻人总想一开始就去做研究和投资分析师,或者是投资组合经理——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能成为第二个沃伦 · 巴菲特或者是彼得 · 林奇——对所有与销售和推销有关的工作不屑一顾。
先学会如何推销,再进行下一步
投资理财,浅谈人生稳赚不赔的致富之道学习销售就像学滑雪一样——开始学习时的年龄越小,学习的速度就越快,效果也越好。不过,学习投资分析技术则有点像学习如何挑选优秀的员工——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能让你的洞察力更加敏锐,这就是岁月的礼物。
年轻人学习推销和沟通技巧的速度快于年长者,而年长者学习金融知识的速度一般会比年轻人快一些。先从销售学起。搞定以后,你会有大把时间来慢慢学习金融和投资知识。
对于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来说,大都认为自己必须得先了解金融行业的技术知识,否则根本不可能在这个行业里取得成功。你错了!你应该先从推销学起,然后再学习有关金融和投资的专业知识——这样做也许效果更好。观察金融行业成功人士的从业经历,我总结出一条反直觉的经验法则: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