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讲,风控标准严格,团队很专业。不过还是标量严重不足,规则上有歧视小户之嫌,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的平台负责人黄总表达的意思是,平台本身就想挑选符合他们规则的投资人,狂汗啊!
融金所的业务来源据他们说基本上都是靠自己业务团队开发,有少部分的单是从外面同行转过来的。目前有6家分公司,都使用统一的担保审批系统,审批的流程和业务进度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
融金所全国风控总部也在这里,借此机会,我请教了他们风控总监杨全超关于风控的问题,然后杨总就BLABLABLA讲了一大堆,大概就是每一笔抵押借款都会审核客户信用状况,侧重现金流分析、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核查、看重抵押物的迅速回收和变现,然后根据每一块给一个评分,综合以后达标才能录单。大概的放款额度是抵押物净值的7-8成,优质客户视情况会给予一定的授信。我向他们这边要了一个最近做的业务看一下,数了一下,这叠资料有20多张,我挑选了几张主要
P2P,融金所见闻,现场探讨奇葩规则上周接到公司安排去深圳分公司出差,心想这次顺便去平台实地看看,到深圳花了2天就和同事把账目加班处理完了,期间深圳一直在下大雨,第三天终于没下雨,早上在群里和客服小蒋预约好,下午直接去到融金所办公楼。融金所一共3个股东,分别是孙明达、胡卫、张东波。法人代表孙明达(他们网站上都有,就不再赘述了)。这边这个叫红松大厦的写字楼的13楼是融金所深圳总部办公的地方,融金所的基金公司也在上面,是个十几人的团队,不过可惜没见到孙总。之后在小蒋的带领下参观了借贷管理中心跟互联网金融管理中心,借贷管理中心也是深圳分公司办公的场所,这边有一个40人的电销团队(主打银行贷款业务和车贷、房贷),小蒋介绍说互联网管理中心还有一个12人左右的团队,专做车贷。
我是去年七月份左右被几个曾经一起玩股票的朋友拉过来认识并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当时看到这个行业4分多甚至5分的收益惊呆了,不过当时跟朋友在股市都算是老油条了,加上当时这个行业倒闭跑路的消息已经屡有耳闻,我们当时都比较理智的投的2分左右的平台,事实证明,我们的当时的选择是明智的,所谓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我们选择了同时投几个平台(当时我们选择平台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去了解老板的背景,那个平台的老板懂不懂金融,老板不懂金融的平台必定死得快),当时投的几个平台不得不提的是现在已经是行业大佬之一的陆金所,当时看中的主要是平安集团这个背景。然后其中之一就是融金所。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