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的初期,一些p2p网络理财平台利用监管政策的漏洞,不雄根本上把自己打造的更安全,变而对自身的包装,通过一些手段忽悠投资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常见的手段有五种:
一是对担保进行包装。一般而言,P2P网络理财平台都会引进第三方担保机构,让投资人以为一旦发生逾期,担保公司会先行全额赔付。但许多P2P标榜的“担保公司”与自家平台不是“一家人”关系,就是一个纯粹子无虚有的企业,当平台遇到困难或倒闭时,担保公司根本起不了担保的作用。担保公司不仅要看真假,还要看保证作用,避免“担而不保”。很多平台有意无意地把把一般担保混淆成连带责任担保,把一般公司担保混淆成融资担保(保证作用融
二是对项目进行包装。对于一些涉嫌违规的项目和业务模式,包装成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很多平台在项目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甚至在担保物及相关文件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有些平台会美化项目,例如,把一个普通的中小借款企业描述成重点企业。严格来说,拆标与秒标也属于一种对项目的包装,长标拆短、大标拆小,以增加投资人的信心。
三是对风控能力和对风控流程的包装。夸大风控团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背景,同时刻意夸大风控技术的专业性,一些平台的风控团队都是虚无的,基本就是信息录入员。
四是对公司背景进行包装。向投资者传达p2p平台由实力雄厚企业投资设立、创始人在线下有良好的资金背景与投资经验、或者该平台有优秀的投资顾问团队等信息,那无疑能提升投资者对平台的好感度。为此,有些P2P平台纷纷夸大其词,甚至伪造各种资料,博人眼球,蒙骗客户。有的宣称获得具有国有企业股东背景的企业注资或持股,这种包装对中国绝大部分老百姓是有效的。
但问题是很多国企背景的公司中国有资产是虚设的,而且多数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一旦出现问题与国有资产完全无关。过去很多出事的线下理财“基金”,都是如此包装,结果让很多投资人赔了钱。有的公司虚报融资,没有获得融资,谎称自己获得了融资;获得了融资的故意夸大融资额。还有一些平台会注册很多企业,伪造一种企业帝国的形象;有的会选择把办公场地设立在最昂贵、地标性的写字楼里,最“高大上”的地段(类似于2月份跑路的“中欧温顿”);有的会把注册资金虚高到几个亿……
五是资金存管宣传成资金托管。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只要是做了资金托管,投资人的投资资金就能顺利流向了借款人,那么P2P中介就无法摸到这笔钱,自融、非法集资(用于高风险项目)、卷款跑路就能很好地从根本上杜绝。很多网络理财平台只做了资金存管(实际的资金调拨权还在平台手里),却宣传成托管,骗取投资人信任。
来源:网投网http://www.wangtouwang.com/zxdt/mtbd/560.html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