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互联网+”,是大数据和智能感应能力加入后,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互联网的改造。如果仅仅抱着互联网三个字,永远是:自由、开放、共享,却不承认新的技术和新能力的作用,那么,互联网还是会慢慢被淘汰。从BAT等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崛起,以及他们对物流、金融等传统产业所带来的变革中不难发现,未来60%的现金、信用卡会被取代,且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前台由互联网企业完成;金融机构网点的前台将会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中介角色受到弱化;所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应该摸索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向,来真正理解这场“互联网+”的革命,这样才能真正享受整场的资本盛宴。
第三,互联网优化传统金融的内部结构和金融产业链。互联网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重组金融内部结构,从而创造出无与伦比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产业链的各类价值创造了主体融合共生的生态体系。在这种环境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从九十年代的电算化,再到之后的数据后台集中化、网络化,都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自我革新和升级的表现;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传统金融更好的武器和工具来自我优化和升级以及提高效率,这个充分反应出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和趋势。此外,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成了金融的核心资源和实现条件。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多元化状态,这种多元化对应的是众多的细分市场,每一类价值创造主体都会基于比较优势在产业链中找到自身的客户。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各价值主体将出现融合的趋势,其产品和服务逐步打破原有的界限,使得金融机构逐步走向“去中介化”的道路,最终优化金融产业链,实现互惠互利的新局势;由此可见,人们已习惯在互联网条件下思考金融问题,推动金融体系的重构。
其次,互联网改变了传统金融工作方式,用户体验被日渐重视。互联网所推崇的客户体验,正在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回归“亲民”路线的指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发展正进入新阶段,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帮助银行更好地细化市场,提升客户体验;此外,还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转变他们的工作方式,引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用户的感受,切实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首先,互联网改变了传统金融产业封闭发展的模式,提供了竞争性的现代化平台。如今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下,金融的内涵、外延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和提升,现代金融的范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金融所能覆盖的范围和实现的功能。过去传统金融产业垄断程度高,用户体验不佳,业务办理程序冗杂且耗时耗财耗人力。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P2P网贷、众筹、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一批互联金融平台的兴起,衍生出了一系列像余额宝一样的互联网金融惠民产品,以及腾迅所推出的微众银行等,这些平台、产品、民营银行降低了金融门槛,简化了贷款流程,实现普惠金融,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入到金融竞争漩涡中,迫使他们不断的创新服务模式,细化服务理念,以至于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能活着生存下来。
【锐评】传统金融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破坏性”创新传统金融集中度高,对金融的风险控制到位,具有资金实力,即将迎来互联网破坏式创新。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传统金融行业的领先者享受了渠道垄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中国有句话:成功会成为成功者的墓志铭,在互联网以降维打击的方式下,传统金融机构打破了原有的产业链渠道,以此把更有效率的服务提供给需求方。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会对金融行业形成颠覆性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破坏性创新”和“去中心化”,比如小米、京东、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他们不仅能深入了解传统金融,并看到传统金融产业的弊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比原行业内面临“左右互博”的机构要更具有实际性的优势。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互联网络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不同的衍生产品和行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时代。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