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商业银行此次为何没有“一浮到顶”?

而从银行的内部调整看,在利率管控阶段,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以规模管理为主,负债方主要是公司与零售存款,资产方主要是贷款和债券以及存款准备金等。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银行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必须随之适应,并发生调整。可以初见端倪的是,从资产负债结构上看,同业业务和表内外理财业务异军突起,银行存款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主动负债与利率上浮存款的比重迅速攀升。随着资产负债端的结构更趋复杂,市场风险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进入资产管理时代。

那么一旦存款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商业银行间存款定价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呢?从此前的存款利率上限不断扩大可以看出,城商行由于网点分布有限,因此通过提高利率上浮幅度以吸引储户,但国有银行及邮储银行网点众多,客户基础群庞大,因此在利率上浮方面不是很积极,尤其是邮储银行。因此,未来一旦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城商行存款利率定价将最高,股份行次之,国有银行相对较低,邮储银行上浮力度最小。而从各期限品种看,银行提高三个月以及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可能性更大,此部分存款较多,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事实上,此次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更是被看做利率市场化进一步逼近的信号,也有可能性是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前,商业银行最后一次“压力测试”。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有分析认为,在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1.5倍之后,下一次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从“高价”揽储的实际效果看,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拦住外流资金也变得力不从心。存款理财化以及货币基金化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截至2015年4月末,我国住户存款减少1.05万亿元。

而从银行的负债成本看,2014年末上市银行平均付息负债成本为2.92%,比上年提高23bp,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上升至3%以上。存贷利差缩小已经成为银行业正在发生的事实。多次降息后银行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承压,加之银行的负债成本已经较高,不会轻易上浮到顶。

P2P,商业银行此次为何没有“一浮到顶”?

事实上,其中既有监管的意图,也有商业银行出于负债压力考核的选择。监管上,据笔者了解,部分银行确实收到监管的口头性意见,要求最好不要“一浮到顶”。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存款利率上限直接从基准利率的1.3倍扩大到1.5倍,主要考量是防止“诱导性上浮”。换句话说,如果仅仅将上限扩大到1.4倍,一些自主定价能力有限的银行的存款定价就可能被“诱导”到这个上限,对本来已经形成的融资成本下行趋势产生不利影响。而将上限直接调到1.5倍,拉开上限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距离,更有可能降低一些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冲动。

为什么这一次,商业银行改变了以往“一浮到顶”的惯性?

这意味着,和以往扩大上限后,不少银行第一时间“一浮到顶”不同,此次降息后,已经过去一周多,业内却鲜有银行用足上限权“一浮到顶”。

央行这次宣布降息,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从此前的1.3倍进一步扩大至1.5倍。从利率变动看,如果有银行仍用足政策,将存款利率上浮至1.5倍,则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75%,比未下调前上浮1.3倍时的3.25%还高。但据笔者观察,以广深两地看,18家大中银行中,除了活期利率以外,其它期限存款利率基本上全线下调。其中,活期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幅度在0-20%之间,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在13.5%-30%之间,六个月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在12.2%-30%,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在11.1%-30%之间,两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在5.3%-30%,三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在0-30%。

原标题:银行为什么不再惯性“一浮到顶”?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