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意味着,全市656万城乡居民将享受到社保卡带来的便利。居民应积极配合提供个人准确的社保卡制卡信息,以免延误个人社保卡的领取。
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泉州市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转发泉州市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计划的通知》,我市确定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发放599万张社保卡、2011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656万张社保卡发放工作的目标。
社保“一卡通”惠及656万城乡居民在所有工作衔接完成后,旧卡才会“功成身退”。目前,我市109万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信息采集和比对工作已经完成;590万新农合社保卡信息采集完成91.4%。
全面实行社保卡“一卡通”后,拿到新社保卡的市民无需担心账户情况有变化,因为原医保卡上所对应的医疗信息和个人账户资金都会准确无误地转到社保卡上。
年底前将发放599万张
广覆盖:
此外,在金融服务领域,社保卡是电子钱包,具有普通银行卡的功能,可以办理储蓄、汇款、结算、购买基金、保险、代缴水电费等业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还可提供自助可循环的小额贷款服务。
保险,社保“一卡通”惠及656万城乡居民不仅如此,拿着这张卡,还能把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等手续,甚至是参加就业培训一并办理。目前,利用社保卡应用拓展功能,我市正对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进行拓展,不久,属医疗救助的对象也可凭社保卡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便捷服务。
据了解,随着未来功能的不断完善,社保卡将变得更强大:医保、社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都可凭卡办理,甚至还能缴纳水电费。利用社保卡的记录功能,持卡人的社保缴纳情况、就业状况、健康信息等都会登记在卡,方便随时随地进行查询。
“现在社保卡首先解决的是老百姓的看病问题,以后我市还将积极推进社保卡在金融、民政、计生等领域的应用,拓展社保卡的应用功能,促进信息化便民工程深入开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民政计生将可应用
多领域:
社保“一卡通”惠及656万城乡居民由于目前还处在过渡阶段,尚未领取社保卡的居民,仍然可以使用现有的医保卡或医院发行的就诊卡就诊。
卫生部门正加快全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工作和医生工作站读卡器布放工作,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后,社保卡将全部替代医院内部就诊卡,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
据悉,11月1日,我市已完成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窗口和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读卡器的更换和布放工作,并启用社会保障卡医疗就诊功能。
市医保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发放的社保卡可以在福州、厦门和我市各定点医院实现医疗就诊“一卡通”,持卡居民只需向所属医保中心报备,免去了以往城乡居民转外就医报销要经过的繁琐程序,直接在所申请定点医院就诊结算。
“我市已经完成了社保卡信息系统和读卡终端改造,社保卡已经能在福州和厦门使用,待我省其他设区市都按社保卡项目建设要求完成系统建设后,社保卡将能实现全省通用。”
保险,社保“一卡通”惠及656万城乡居民泉州福州厦门定点医院通用
跨地域:
同时,新农合对象就医只要交付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其他应报销的钱由医院与新农合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免除了个人先全额垫付医疗费用再报销的麻烦。
社保卡既有社会保障IC芯片,又有银行卡的隐性磁条,同时具备医保卡和银行卡的功能,所以只要卡里有钱,就可当场刷卡结算报销医疗费用,可以用医保卡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负担部分,或用社保卡个人银行账户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实现就诊登记、结算、药房取药“一卡通”。目前,社保卡的功能已经可以替代医院内部就诊卡。
至10月底,我市社保卡完成制作和发放145.1万张(其中城镇职工和居民26.2万张,新农合118.9万张),在途制作33.5万张(其中城镇职工和居民16.6万张,新农合16.9万张)。其中,作为试点的惠安、洛江两地的新农合参合对象均已率先领到社保卡。
社保“一卡通”惠及656万城乡居民今年3月22日,福建省9个设区市首张社会保障卡在惠安首发,惠安崇武镇潮乐村33名农民代表率先拿到社保卡。此后,我市按照“比对一批、发送一批、制作一批、发放一批”的做法,启动社保卡制作发放流水线。
“以前,到医院看病要排队挂号,医保报销手续也很麻烦。现在到医院只需直接刷社保卡,不用再办就诊卡和报销手续,真是方便多了。”提到社保卡的利好,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村民张女士欣喜地说。目前,与张女士一样受益于社保卡的城乡居民已突破了145万人。
通过“数字泉州”建设,泉州跨入了国内先进的信息化城市行列。一场信息风暴正席卷泉州,渗入了公共服务领域,凝聚了多种信息功能的社保“一卡通”正是“数字泉州”建设的代表作之一。
就诊缴费报销全搞定
多功能:
保险,社保“一卡通”惠及656万城乡居民列入市委市政府2010年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的市社保卡建设和应用项目就是“数字泉州”建设的成果之一。
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公共服务信息化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字泉州”建设热潮的推动下,泉州公共服务信息化得到迅速发展,资源共享、实用高效、惠及全民的社会信息化体系逐渐形成,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