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2P平台可能面临的死亡,专家和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随着监管细则逐步落地,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大洗牌,90%甚至更多的平台未来将不复存在;而另一些人则对P2P网贷行业的前景表示乐观,他们认为,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需求庞大,这可令市场容纳下数千家P2P平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P2P行业的“死亡”不一定是形神俱灭、不复存在,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浴火重生,3-5年后,P2P或进化成新型银行或投行。
现在,摆在P2P面前的生存压力刻不容缓:这股压力一是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企业效益普遍不景气的宏观大背景,二是由行业不规范现象引发的种种危机。
日前,银监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银行资产质量数据,不良贷款再度出现双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较去年末大幅提升了0.21个百分点。在风控上把关更为严格的传统银行尚且面临着不良双升的压力,经营劣质债权的P2P网贷平台就更加雪上加霜。
过去几年里,P2P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这并不能成为行业的免死金牌。放眼未来,网贷平台的经营者还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衡量好扩张速度和风险控制,避免过度营销,加强平台的安全系数,同时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无论P2P网贷行业将来朝着何种路径演化,如果不能做到严守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就势必会将自己扼杀在襁褓之中。到时候,再探讨生死问题就会显得有些多余,正所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现在终极纠结的问题来了:P2P网贷行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纠结之四:生?或者死?
一个主动拥抱,一个设法回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P2P网贷行业的纠结现状。
什么让P2P如此纠结?众所周知,P2P借贷和众筹目前均未出台行业规范性文件,这是否意味着P2P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将受限制?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对此解读称,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P2P、众筹等监管细则未出台,法律定位尚未完全明确的行业,直接在新三板上市存在一定障碍。
9月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发布了《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一)》(以下简称《解答》)。从《解答》来看,子公司的业务为小贷、担保、融资性租赁、城商行、投资机构等金融或类金融业务的,不但要符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的规定,还应符合国家、地方及其行业监管部门颁布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申请挂牌公司参股公司的业务属于前述金融或类金融业务的,须参照前述规定执行。
但新三板市场却表现的更为谨慎。
此语一出,业内一片欢呼。险资作为国家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风向一向备受关注。此番将P2P纳入投资范畴,相当于给普通小白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9月11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印发《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保险私募基金设立等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保险资金运用投向基础设施债券计划第一位,信托第二位,股权投资第三位,可以投资P2P。
P2P,什么让P2P如此纠结?近日国内金融市场对P2P网贷的看法也产生了分歧。
纠结之三:险资青睐VS新三板设障
由此可见,刻意设立资金池的平台并一定是为了卷钱跑路,他们中的很多人初心都是“善意”的,但结局却有可能殊途同归。至于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危害,已有太多专家和媒体进行过解读,这里面暗含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雪球规模不断膨胀,一旦现金流出问题,出现挤兑,则必将轰然倒塌。
老鹰揭秘,制造资金池的手段主要有四种:直接伪造借款主体及项目做假标,融来的钱作为沉淀备付资金;伪造借款额度,超额发标(超融);伪造借款期限,短标长发,借款人短期借用,但是平台发长期标,通过时间的错配占用资金;通过人气的哄抬,利用排队站岗资金作为流动备付资金。
据一位自称“老鹰”的业内人士透露,网贷涉及的债权本质上都是垃圾债,存在着极大的逾期甚至坏账风险。为了维护线上的刚性兑付,维持资金链不致于断裂,很多平台都用投资人的钱做资金池,玩借新还旧的庞氏游戏。
什么让P2P如此纠结?在这场突击风波中,P2P平台高管和员工被带走协助调查,均是因为警方怀疑其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设立虚假标的自融等。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警方和经侦大队的行为不单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更是为了打击金融犯罪。毕竟,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为金融创新做出了贡献,也为一部分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温床。
为什么从深圳开始?因为深圳平台多,政策宽松,金融创新胆子大。而这场稽查风暴是否会席卷全国?很有可能。
上周,一场突如其来的整顿风暴席卷了整个网贷行业。8月以来,融金所、富达亚等多家深圳本土P2P平台遭到经侦部门突袭调查,数家平台管理层、员工被带走调查,其中不乏知名平台。据媒体报道,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深圳被查或可能被查的平台,数量可能将达到30多家。
当增长速度与风险不能很好地匹配,对P2P网贷表现出“关爱有加”的,除了各路资本大佬,还有警方和经侦大队。
纠结之二:资本入股VS经侦敲门
P2P,什么让P2P如此纠结?在经历了两年的快速增长后,如今的网贷平台,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平台,都不约而同地陷入到一个共同的瓶颈之中:风险和规模扩张,如何权衡?多位P2P平台负责人都对搜狐财经记者描述过类似的苦恼,在他们看来,经营这些债券项目始终是有规模边界的,因为大多数平台要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买单。正因为如此,这些平台的大佬们开始探究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有些深挖产业链金融、布局征信上大做文章,有些则已磨刀霍霍向众筹。
“长成姚明是罪过吗?不一定。但是一年之内从曾志伟长成姚明就一定会出问题。”这句被业内人士形容传统银行过度增长原罪的话语,同样可以适用在今天的P2P网贷领域。
从问题平台事件类型上看,8月跑路类型平台占本月问题平台数量比例显著上升,达到79.01%,这一数据反映《互金指导意见》出台后,自融、诈骗平台自知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加快跑路速度,导致跑路型问题平台大幅度增加。停业类型问题平台排在第二位,占比达到12.35%,停业平台的增多表明中小平台在网贷行业生存的压力逐步增加的背景下,选择倒闭关门的情况增多的事实。
据网贷第三方披露,2015年8月新增问题平台81家,累计问题平台达到976家,若按照平台总数3259家来算,P2P网贷问题平台概率高达29.94%。截止8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2.2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74.87亿元。
但是,成交量井喷和名声转正并不能停止平台跑路的步伐。
什么让P2P如此纠结?网贷第三方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8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974.63亿元,环比7月上升了18.12%,离单月千亿成交量大关已经近在咫尺,是去年同期的3.9倍。随着网贷行业成交量的大幅度增长,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8635亿元。
P2P网贷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瞩目,早期爆发式的增长为其打上了野蛮扩张的烙印,如今,这一快速增长的态势仍未放缓。
纠结之一:生命不息VS跑路不止
最近一段时间,P2P行业似乎变得比以往更为纠结:一方面是不断刷新纪录的成交金额、大资本争先入股、险资的青睐,另一方面是跑路等乱象屡禁不止、经侦频频造访。现在,关于P2P网贷是生还是死的讨论又再度甚嚣尘上,这都反映出了网贷行业的真实现状——一个与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牵动多方利益的真相。
野蛮生长多年的P2P网贷行业,好不容易迎来了监管正名,但却还是难以抹去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劣迹。
P2P,什么让P2P如此纠结?树欲静而风不止。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