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和欢欣鼓舞的是,所谓的“习惯的力量”在这里几乎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操作系统,只是满足需求的第一步
一个IT人,可以拿着一台功能机,用iPod看书,听歌,用安卓平板看电影,用Chrome的笔记本去星巴克凹造型,用家里win8的台式机打DOTA,用公司的linux,或是unix系统工作。
这是个多么奇妙的世界啊!毫无违和感。。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王建宙会提出中国应该做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操作系统正在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个毫无门槛的行业,进来玩玩吧。
真的毫无门槛么?
操作系统,只是满足需求的第一步,是将设备处理能力发挥出来的基础平台。就像一匹宝马良驹,其能力就在这里,关羽来骑,就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因为他会武术。唐僧来骑,顶多也就是西天路上造型更拉风而已。
所以,有远见的操作系统公司,除了不断完善系统之外,更把精力放在了“能干什么”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上。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出现在了视野之内,Google, Apple, Microsft都在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应用平台,不惜重金拉拢程序员加入到自己的阵营里。
如果说操作系统还有一定的可布局性,那么处理器则是完全无障碍的通吃。无论是ARM架构可以媲美台式机的TEGRA, 还是INTEL向下支持手机的ATOM,处理器在用户需求面前的地位已不再像PC时代那般重要,以至于连华为海思一类的新CPU都有其市场。
苹果可以说是最早具备这种大局观的公司。从设备布局上,苹果提供了从基础通讯直至高端服务器的所有设备布局。如果苹果想把它的布局进一步完善,那么介入低端手机市场也就绝非空穴来风。在操作系统端,苹果已经具备了从手机到电脑的一系列布局,而与此相呼应的appstore,正是苹果对于操作系统的全面完善。而对于处理器的选择上,苹果则表现了相对的漠视。因为苹果心里清楚,其优势并不在于处理器的研发,而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掌控。
我们可以想象计算的未来,无论是可以植入大脑的电脑,还是可以进行大数据处理的手机。无论设备如何进化,用户的需求是不会变的。用户需求的层级也是不会变的。中国的手机厂商,如果仅仅把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追求硬件升级而忽视了真正的用户需求,那么其发展的未来也将会是非常局限的。同样,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都和用户的真正需求息息相关,其产品,只有把握了整体发展的趋势,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用户,成为有生命力的产品。
真心祝福中国的手机厂商和信息产业可以走的更远。
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个需求层级列表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实现这些需求的方式,即操作系统和设备处理器。比如人们只需要功能机便可以满足基本通讯处理能力,但我们有IOS, 塞班,安卓,Winphone,Linux,等等一众系统满足中低端数据处理需求,我们还有ios,windows,Linux,Chrome等系统可以满足中级数据处理需求。后面还有UNIX一类的专业级系统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处理器平台上,从功能机的集成芯片到ARM平台和X86平台,各种选择目不暇接。
在这些需求中,移动能力,即设备本身的重量,体积,能量需求,与设备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消费者市场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便是在今天,有些人对于能待机15天甚至更长的最低端功能机仍情有独钟。这种现象,在市场层面证明了满足基本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现在手机的处理能力在不断地向PC靠拢,而PC则不断的轻量化。
从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具备高端处理能力的设备,其移动性低于低端设备,所需要的能量也更高。但是其处理能力可以保证向下覆盖。同时,越低的数据处理能力,其市场需求也就越大,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几乎对于高级数据处理能力毫无需求,而对于基本数据处理的需求近乎100%。
高级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需求。小型机,大型机,超级计算机。满足企业级应用。
手机,PC和计算的未来中高级数据处理能力:高端应用需求。台式机,工作站。满足专业级应用,大型工具及强数据处理需求。
中级数据处理能力:中端应用需求。上网本,超级本,笔记本电脑。满足较大的软件应用,大型游戏,办公等需求。
中低数据处理能力:低端应用需求。IPOD,平板电脑。满足网络应用,影音,娱乐需求。
基本数据处理能力:通信需求。简单的手机,数据卡。满足语音,短消息应用。
从客观来说,处理能力是和设备的重量,体积及能量需求成正比,同时也就和移动能力成反比。按照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分级,我们可以列出一份设备需求名单:
投资理财,手机,PC和计算的未来如果我们沿着需求的路线图将我们对于设备的所有需求梳理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于设备的真正需求,是数据处理能力。
究竟是需求重要,还是设备重要?
专家们称之为“跨界”。但当我们纠结于“跨界”所带来的各种变革时,我们都没有去考虑一个问题:
故事应该是这样的: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几吨重。然后我们有了微机,台式机。然后我们有了笔记本,上网本。而另一方面,我们有了大哥大,有了板砖机,然后我们有了砸核桃的锤子,有了彩屏,有了智能手机。最后两条线交汇在一起,我们有了超大屏手机和平板电脑。
“本质上的需要”,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曾经无可替代的东西,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之前只能在电脑上进行的工作,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而互联网上越来越强的移动互联概念,也正是这种趋势的写照。
手机,PC和计算的未来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传统PC的销售受到了来自平板电脑的严重挤压,ARM的逆袭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微软推出了支持ARM的Windows系统,以及功能越来越全面的安卓系统面前,传统的INTEL+Windows产业变得越来越脆弱。更有消息称ARM已经进军企业服务器市场,这将给INTEL带来更大压力。别忘了,linux和chrome,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操作系统市场。他们将为ARM的部署提供操作层面上更大的支持。
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趋势,手机的未来在哪里?
推陈出新,永远都是电子产品的主题。但是,
5寸1080P,四核心CPU,大容量内存及内部存储。除了联想K900之外,其他都使用了ARM架构的CPU。可以说除了制造工艺上的细微差异,这些手机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
CES展上,一众手机厂商推出了最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其中包括中兴GRAND S,华为D2,OPPO FIND5,SONY Z,联想K900。如果再算上已经上市的HTC DNA,新一代安卓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投资理财,手机,PC和计算的未来我本质上的需要是什么呢?手机?Pod?平板?笔记本?
媳妇对我说:“你对电子产品的购买欲望就和我买衣服是一样的。不是本质上的需要,就是单纯的想买。”
“小,方便,可以看书,听歌。。好吧,我不买了。。”
“那你为啥买手机?”
“上网,看书,听歌,看片子。”
手机,PC和计算的未来“那你为啥买iPad?”
“小,方便,可以看书,听歌。”
媳妇看看我,“为啥?”
“媳妇,我要买个iPod。”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