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悲观一点地说,一个以嘲笑梦想而不是尊重梦想为荣的环境,一个对高利润不动脑子地趋之若鹜的地界,玩不转众筹。如果极端悲观地说,中国式众筹最后都是巨头的营销调味品(奔着新品预售与团购去),或者屌丝的创业白日梦。中国式众筹的末路或许将是像任何一款国内舶来的互联网产品一样,最后以“互联网精神”或者“为人民服务”的名义,夹杂着欺骗、猜忌、要挟,成为各个垂直行业希望进行所谓互联网转型的网络码头或者坟头。中国式众筹的最终命运将是打着众筹牌坊以梦想的名义聚齐一拨人,然后去干了与初衷无关的事情。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教书的做了手机,炒菜了做了云计算,所有看热闹的人都没人知道结局,其实他们自己也不一定知道。
就像微博营销最后是刷僵尸粉和转发率、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一样(插播:某联盟的某所谓微信营销专家自从“阅读量”出来后,这位专家除了群发文字和图片都不敢发文章了,目前好像又没了),中国式众筹正在进入歧途,步入与众筹无关的陌路,它的娱乐性更强于它的金融属性。当前众筹在中国最流行的模式是奖励式或者说回报式的众筹,比如我就知道曾经有一个身材匀称三围也还算上乘的姑娘,希望去参加罗振宇胖子在某岛的趴体游玩,于是作为一个穷学生又没有善于买单的男朋友,于是她在众筹平台发出一个信息,就说我要跟罗胖子去鬼混了,大家给我捐钱吧,我会在岛上给大家写明星片、寄照片、带礼物等等。于是一下子就一堆单身屌丝男士一拥而上,众人合力把这姑娘送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胖子面前……以我的理解,这,才是众筹的本质,心存美好念想,不寄望于回报去发财还房贷,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个世界哪怕一点点,比如帮助他人实现梦想,哪怕是把自己心目中的女神送给一个歪嘴的胖子去调教(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当然,我们在谈论众筹如何美妙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众筹自始至终其实都有“粉丝经济”的影子和痕迹,网络效应也是影响众筹的重要因素。而谈论众筹如何美好的声音最大的那一群人,通常他们还不具备主持众筹的能力。
P2P,【司马钱贰日弹】中国式众筹的陌路与末路最近,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的转型智能硬件发布与限时预售平台在业内掀起了很多讨论。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模式失败之后的一个商业化反思。就像杀毒不向用户收费收企业广告费进行所谓“微创新”一样,中国式众筹迈进“智能硬件发布平台”这道坎,谈不上什么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顶多只是形势比人强,没有办法,毕竟一个没人买单、没人为运营成本兜底的平台,最终会成为一个祭台。而就我看来,被商业项目所左右的众筹则恰恰违背了众筹的基本精神,来源于互联网自组织、自贡献的精神。
中国式众筹的故事,至少我目前听到的故事都很惨烈。曾经广为报道的现在依然在前仆后继的“咖啡馆”众筹(搞不懂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开咖啡馆,而不是茶馆……),其中一个最后就因为参与众筹的几十号人每周当轮值店长也不了了之,它的基本问题是,曾经以乌托邦的幻想聚齐了一干人等,梦想转移到线下却发现:筹完之后不知道咋办了。一个拥有几十个店长还不停轮班换的咖啡店,它的服务和管理根本不符合一个商业项目的运营规律与要求,跟过家家没什么两样。或者说,众筹完成才是真正接受考验的时刻。而一直被人视为“业界典范”的3W咖啡也没有靠咖啡赚钱,而是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在一个崇尚以概念来估值的互联网领域,想要给我们家小区门口的老太太解释清楚“众筹”,我只能解释为“大家在网上一起凑份子搞事”,只是“凑份子”的凑法各有不同。目前我们已知的众筹模式有债权众筹(我给你钱你之后还我本金和利息)、股权众筹(我给你钱你给我公司股份)、回报众筹(我给你钱你给我产品或服务)、捐赠众筹(我给你钱你什么都不用给我)。而在国内则是成功者寥寥或者说根本没有。
司马钱特邀主笔:唐崖
众筹的陌路与末路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