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羊毛客”进行批量注册套取补贴的行为,马骏驱建议,平台应事先在协议中通过“对于恶意获取补贴的可疑注册行为,平台可取消补贴,可疑行为的具体认定平台拥有最终解释权”这样的条款加以限制。
马骏驱一直在从事网络反欺诈工作,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目前从技术上识别另类“羊毛客”已经能够实现。“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识别虚假手机号、通信小号、代理IP,同时通过设备指纹关联规则、设备欺诈历史查询,也能有效识别‘羊毛客’。”马骏驱说。
除此之外,公司也会从技术上增加防范另类“羊毛客”的机制,比如一个用户只要登录君融贷网站,公司就会对该IP地址进行标记,如果一个IP地址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高频的注册,系统会根据其注册的用户信息,运用大数据的方式进一步核实其身份。
鉴于另类“羊毛客”会对平台造成大量损失,一些平台在推优惠活动时也颇为谨慎。君融贷一位创始人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公司在上线优惠活动前,技术和运营部门会提前几天进行内测,法务部门也会对优惠活动的规则说明进行多次审核,以免出现疏漏。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羊毛客”以盗窃的身份证与银行卡信息或者其他非法渠道获取的用户信息在平台注册,由于其先行行为违法,后续购买优惠产品的协议自然无效,情节严重的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推荐一名新用户奖8元 羊毛客靠此赚90万不过,该网站未对每个人新推荐的用户数做限制,这让一位超级“羊头”从中嗅到了商机。这位羊头“推荐”了十万名新用户,以平台承诺的奖励标准计算,该羊头仅推荐费就可以获得90万元,不过后来平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拒绝支付,在一番争议后,平台最终表示愿意支付两万元以息事宁人。
薅羊毛网创始人罗通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家网贷平台在APP端推出优惠活动:首次注册的用户可以获得8000余元的体验金收益,折合人民币约为20元;推荐一名新用户推荐人可以获得3000元体验金收益,折合8元人民币。
马骏驱的一位朋友此前就遭遇了另类“羊毛客”:此人经营了一家P2P平台,主要为高校学生发放信用借款,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了贷款利率2%的项目,结果被“羊毛客”利用大批量的学生身份申请了借款。由于缺乏反身份欺诈的技术手段,活动效果与平台初衷相去甚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另类“羊毛客”已经呈现出团伙化、产业化的趋势,他们在了解到一些平台的优惠活动信息后,除了自己去批量注册外,还会通过QQ群、YY语音频道进行快速分发,让其他“羊毛客”以这些用户的信息进行批量注册,获取高额回报。
“一般‘羊毛客’虽说是冲着平台优惠而来,但这都在平台的预料之中,是商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第二种‘羊毛客’造成的影响则往往超出平台控制范畴。”杭州同盾科技有限公司COO马骏驱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P2P,推荐一名新用户奖8元 羊毛客靠此赚90万在网贷“羊毛客”群体中,除了以真实身份去薅羊毛的“羊毛客”外,还有一些另类“羊毛客”:他们或利用网站被攻击后在网络上公开流传的用户信息或以购买黑电话卡、收购身份证等方式获取的身份信息,大批量地在平台上进行注册,牟取利益。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