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众筹项目
为什么众筹新闻难成功?回到新闻本身,目前新闻行业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够通过单纯的商业因素所能概括。这其中也有个人的因素,团队的因素,领导的因素。目前行业对媒体萎靡的现状不是哀其不幸,更多的是一种怒其不争。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了诸如众筹新闻、众包新闻等延伸模式。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商业模式、商业利益在这其中一定有它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想解决问题,不单单要从商业的角度入手,如何解决好的人的问题,让团队更加专业化才是新闻业找回自我,回到黄金年代的关键问题所在,而到那时众筹新闻也就失去了它被谈论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一切应回归新闻本质
由此可见,先不论采访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种种障碍,单在采访这一个环节上就存在着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被无限放大,最终对各方都造成伤害。由此可见,法律层面上的问题其实才是众筹新闻得不到发展并且逐渐被人遗忘的根本原因。
最后,不得不再谈一下法律的问题。由于《新闻法》的迟迟无法出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着法律边界的问题。网络上也无数次的爆出由于记者暗访等原因出现的各种人身安全受伤害的事件。那么当一个众筹新闻的记者作为一个个体出现,而非媒体机构的持证记者,他的身份问题就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代表个人,那么意味着与媒体机构无关,那么“记者”就不能看成是一个记者。如果代表媒体,作为一个持有记者证的记者,那么拿读者的钱去采访就成了一种有偿新闻,这显然是违背记者职业道德也是触犯相关条例的。
游走在法律边界的新闻众筹
众筹,为什么众筹新闻难成功?另一个角度看,记者的角色区别于其他行业,他既不是舆论的引导者,也不是事件的仲裁者,而是一个站在中立角度的观察者、讲述者。而众筹新闻的出现,更多的是将记者向一个事件解决者的方向去推,一旦记者有了这种思维惯性,就很难保证在采访过程中的公正性,而这一切是没有任何人可以约束的。这个过程中记者自身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这个平台的出现,会成为一个来自各方面利益代表争夺舆论阵地的战线。简言之就是,记者有可能会在各种利益纷争中不知不觉间被人当了枪使。众筹新闻的出现本是通过“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探索新的新闻生产方式,这在本质上有可能是一场新闻革命,但众筹新闻最大的问题也在于可能变成迎合资助者的新闻生产方式而失去了其最初出现的意义。
记者个人的理想主义也好,对新闻本质的执着也好,如果和金钱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就难免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闻价值的保证就成了一个伪命题,而如果失去了新闻价值的新闻又有什么可读的意义呢。
众筹新闻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降低了新闻生产的门槛,此外,它还将新闻和金钱直接划了等号,这显然是有违各大媒体所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相比较同属新闻出版行业范畴的众筹出版来说,出版更像是一种粉丝经济的充分利用,但是新闻偏偏是拒绝和利益相关联的。
新闻价值和商业利益的冲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曾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这被后来的传播学研究者成为把关人理论,随后把关人理论作为一种原则出现在了国内外媒体机构的新闻生产中,恪守把关人职责成为了体现新闻价值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编辑部模式,有着记者、编辑、各级主编和总编辑等多级把关人,这对于保证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价值是一种很大程度的保证。而记者作为个体出现时,这种把关人的效力自然就弱了许多,个人的立场和被有意误导的观点如果掺入其中,也就很难保证其最开始的目的,到底是迎合公众还是保持新闻价值就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选题。
为什么众筹新闻难成功?由此可见,一个新闻的生产过程经过了多道程序,而众筹新闻更像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产品,他直接面相“用户”,接受“用户”的“投资”。虽然在外界看来众筹新闻这种形式好像更能还原事件的真相,但实际上不论是人力还是稿件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传统编辑部固然有它体制上相对僵化的一些问题,但是从新闻生产的专业化角度来看,无疑是比记者的单打独斗要更有效率,也更能保证新闻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闻众筹这种形式把记者作为个体推到了台面,而新闻的生产本身是一个群体合作的过程。众所周知,现在的新闻生产流程,记者和编辑的职责是分开的,记者只负责采访和写作,而编辑负责对记者的稿件进行二次的加工和编写,稿件的论调和方向都是经过编前会细致讨论制定的。
众筹新闻的出现启发自读者但来源于记者,部分记者出于对于事件真相的执着或是其他私人目的,往往会避开体制的束缚单枪匹马进行对事件的调查,而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部分读者。由于目前媒体行业的现状,在新闻报道中受到的约束还比较多,读者对于事件背后真相的诉求往往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中得不到满足,因而当记者本人站出来时往往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这在有些时候仅仅是记者一时的冲动,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新闻的时效性已经消失殆尽,而网络传播的特点也决定了一个话题在趋于平静之后很难再掀起大于其最高潮时的波浪。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能否坚持追求真相,读者又能否对话题持续投入关注,这都是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单打独斗未必胜过编辑部流水线
因此,众筹新闻热的兴起和消退并不是商业问题,更多的是传媒行业自身的问题,如果仅从商业这一个角度进行评判也许就已经偏离了它最开始的出发点。
众筹,为什么众筹新闻难成功?在大多数人对于众筹新闻形式的评论中,大多数集中在商业模式上,认为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是众筹新闻迅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商业的角度移开,抛开一切可以预见的利益因素,只从新闻本身和整个媒体行业来看新闻众筹的话,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众筹新闻也许只能作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概念出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于公民新闻的追求,更多的反映的是一种读者对于新闻价值本身的情感寄托,而并非它的这种形式不可或缺,概念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这种新闻形式的生命力也在侧面印证了这个问题。
众筹这个概念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再新鲜,众筹的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回顾过去几年国外众筹平台兴起之际,众筹新闻曾一度是这个领域的焦点话题和热门项目。然而短短一年时间,新闻众筹几乎在国内的众筹平台销声匿迹,在国外也面临少人问津的尴尬。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