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征信渠道和征信数据类型都会越扩展越丰富,互联网技术创新和金融大数据应用会深度融合,实现很多过去实现不了的事情。未来,一些技术实力强的P2P网贷平台可以开发出更精密的数据风控模型,甚至整体转型为专业的征信机构,并通过跨平台的合作,在核心业务交易的基础上设计出金融服务产品,并制定出标准化的风控模型,大幅提高风控效率,有效地降低风控成本,提升风险判断的准确性。
纵观2015年的互金行业,不少互联网公司和P2P平台都积极开展大数据风控的探索,BAT更是凭借多年沉积的用户和交易数据优势,强势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融通过基于电商交易而积累的海量用户信息和消费数据,加上掌握商家的经营情况、销售业绩,将这些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抓住了商家的经营性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抓住了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金融需求,从而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循环对接。
同时,大数据还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资产端和资金端的用户需求,为P2P平台提供风控决策参考,为理财用户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而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就不一样了,互联网一大特点就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有交易和行为都可能被保留,沉淀为大数据,尤其是真实交易场景中的数据可以转化为征信数据,有效反映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流向,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开展更准确的风险判断。
大数据分析是互联网金融征信及风控体系区别于传统金融征信及风控体系的重要特征。传统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核的主要是借款人过往的贷款记录、征信记录、资金流水等,但借款人以往的贷款用途究竟为何、其还款资金又源于何处,传统金融机构却难以有效掌握。
小而美的平台出路何在转型为互联网征信机构
未来,伴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土地、房屋所有权流转市场条件的逐步成熟,加上中国农村巨大的人口红利因素,三农领域的小微信贷金融事业有望迎来良好发展局面。
当前涉及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以O2O电商和P2P平台为代表,包括蚂蚁金服为农户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贷款;支付宝钱包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3F战略之一的农村金融战略;宜信旗下具备公益性质的宜农贷及商业扶持意味更浓重的农商贷;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大都注重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农村金融服务的完善以及农村信贷的发展。
农业金融之所以在今天能够获得新的重视及扶持,还要归功于格莱珉模式对中国的渗透影响。格莱珉银行创立至今,已经给孟加拉国240万个农村家庭提供了超过38亿美元的贷款,帮助超过400万人脱贫。这种为底层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在国内不仅受到了多位金融业人士的推崇,还受到了国家级领导人的肯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通过格莱珉模式的启示来帮助国内农村地区脱贫,因此才有了电商企业、金融机构等相继在农村地区开展市场。
近年来,中央政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保证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等等。
P2P,小而美的平台出路何在进入农业信贷金融领域
但目前P2P的类资产证券化尚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其主体主要是单个信贷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资产包,另一方面,P2P平台转让的是资产本体,也就是债权转让。其次,相对银行的资产证券化,P2P平台的类资产证券化少了产品分层、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步骤。因此,P2P平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尚任重而道远。
当前,P2P平台“类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贷公司将资产打包成一个资产包,将其交给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相关交易所进行登记托管,再由担保机构、保理公司等进行摘牌,再以低折扣转让给P2P平台,P2P平台发布标的进行融资,到期后由小贷公司进行回购。第二种是小贷公司将资产进行打包,但进行转让时只转让其中的资产收益权,然后进行回购。简单来说,P2P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是,P2P平台或者小贷公司将较长期的债权进行证券化转让给投资人,最终投资人获得了收益,而平台或小贷公司则获得了资金。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主要是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而SPV(特殊目的载体)的主体是公司、信托、有限合伙等方式组建,P2P平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可以说是“类资产证券化”。
据了解,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在国内首次出现是在90年代,但直到2005年才开始试点运行,到了2015年12月,国内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达到5376.21亿元,其中P2P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按照美国市场发展历史,资产证券化产品与债权余额的占比达到25%以上,而中国债权市场在2014年达到35.64万亿元,因此可以预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有望达到8万亿元以上。
小而美的平台出路何在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些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例如银行贷款、企业应收账款等等,组合成资产池,并且资产池今后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再加入信用担保,在此基础上,将这个资产池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变为债券型证券,再放到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过程。
增加信贷资产证券化
未来,随着消费金融准入政策不断松绑和技术门槛的降低,与衣食住行、教育、健康、旅游等等相关的各类生活场景融合的消费金融需求将更被释放与满足,而消费分期平台也将涌现并获得良好发展。
此外,加上在“互联网+”战略影响下飞速发展的O2O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丰富的项目来源。多数O2O平台集中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采购方,由于足够垂直所以业务流程高度一致,金融需求往往也非常相似。在此类O2O平台上的交易场景或支付场景中发掘融资需求,既满足了产业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可以为P2P平台寻找到优质的资产端入口,丰富项目来源,两全其美。
近两年以来,商业银行、电商、P2P平台在消费金融领域市场中三分天下。而P2P平台似乎具有后发制人的能量,先是中国平安发话要做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而后以人人贷、拍拍贷为代表的老牌P2P平台也相继推出消费金融产品,与此同时,专注校园分期消费信贷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层出不穷,丝毫不惧在银行和电商眼皮底下分一杯羹。
P2P,小而美的平台出路何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8.95万亿元,消费信贷的份额约占20%,而这一比例在美、欧发达国家超过60%,这意味着消费信贷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这意味着不论是银行机构,还是互联网巨头、P2P平台企业都将在消费信贷市场这个行业蓝海中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从消费信贷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
2015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2016年是P2P平台从野蛮生长向合规化建设过渡的特殊转折时期。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细分子行业,如今的P2P网贷行业面临着不小的平稳运营或转型压力,如何做好一个拥有独特业务模式的“小而美”平台,成为摆在P2P平台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P2P行业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
互联网金融从诞生那刻起,就承担着实现普惠金融的重任,除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还将通过数据征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