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新华保险、光大银行分别发布公告称,中央汇金近日分别增持新华保险206.05万股A股、光大银行约2204.6万股。时隔三天——6月17日晚间,工、农、中、建四大行也发布公告,获得中央汇金增持,汇金表示未来6个月拟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随着中央汇金的不断增持,新华保险、光大银行,以及工、农、中、建等上市公司“增持股”的色彩越发明显。所谓“增持股”,通常指一些大股东已经或将要通过二级市场或其它方式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一般来说,适时、适量地操作这种大股东不断增持的“增持股”,不仅能有效避免个股变脸所带来的投资损失,而且在大盘和个股企稳的情况下,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投资收益。但参与“增持股”的操作,并非如一些投资者所想象的“主力买,我也买”那样简单,而是应有相应的“操作法宝”,主要有三:一是需有“洞察力”。与其它股票相比,“增持股”通常具有业绩好、估值低、风险小、机会大等特点,因而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买入并持有。但在挂牌交易的2000余支股票里,哪些品种,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大股东相中而成为“增持股”?普通投资者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抓住值得投资的“增持股”?笔者的体会是,重点留意三个方面。其一是看图形,是否属于调整充分、跌无可跌的股票。如果调整时间长,加上调整幅度大,同时伴有成交量极度萎缩,日换手率极度低下等“症状”,说明市场人气低迷,股票跌无可跌;其二是看业绩,是否属于质地优良、估值偏低的股票。如果连续多年每股收益均能保持在0.50元以上,但公司股价却长期徘徊在底部区域,与此同时,每股净资产、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同行领先位置,一般来说,这样的股票大股东增持意愿都比较强烈;其三是看主力,是否属于资金充足、实力雄厚的公司。如果参与增持的主力仅有增持愿望没有增持实力,大股东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样难以成为日后再度增持的“增持股”。以此判断相关股票有无可能被大股东再次相中而成为“增持股”比较有效,但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投资者平时对于“增持股”洞察力的养成。二是会选“好时机”。有了待买的“增持股”之后,能否选择好的买入时机,对于取得操作成功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需根据“增持股”运行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譬如,在“增持股”起跌阶段,无须急于买入,只要清理仓位、准备资金即可。一般情况下,除了长线仓位持股不动外,其余股票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该留的留、该卖的卖,此举目的在于获得一定数额的资金,从而为操作“增持股”提供资金;再如,在“增持股”的主跌阶段,同样不宜急于买入,而应轻仓观望、捕捉目标,尤其是要密切监视相关股票分时走势的一举一动,当相关股票出现成交量由小变大、分时成交从无序到有序、大额成交笔数从无规则到有规则等特征时,说明大股东正在不断增持。此外,如果在发现大股东不断增持的同时,大盘和相关个股出现了难得的杀跌乃至跳水现象时,此时才是第一时间抢进“增持股”的最好时机。三是要懂“去留经”。与连续、快速、大幅拉升的股票不同,“增持股”在二级市场的走势一般表现得不温不火,绝大多数主力都是在认为价格低估的情况下逢低买入并作长线持股打算,所以操作此类股票不能操之过急。至于买入后的去留方式,笔者的体会是,根据投资者的操作策略灵活确定。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买入“增持股”后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一路持有,达到目标价后再卖出即可。但就短线投资者而言,就需结合“增持股”的盘中波动,通过低买高卖等方式短线操作,获取差价。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以规避下跌风险为目的而买入“增持股”的投资者来说,操作方式又有所不同。如果买入“增持股”后,大盘和多数个股出现了暴跌走势,与此同时,“增持股”则跌幅有限甚至不跌反涨,此时应见好就收,果断卖出“增持股”。反之,如果买入“增持股”后,大盘和多数个股出现了暴涨走势,“增持股”却涨幅不大,此时唯一能做的便是继续持股、等待补涨。这一点,是操作“增持股”时与其它股票的一大区别。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