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采取抱团取暖方式。一般来说,P2P平台跑路后,投资受害人都不会太少,而且很有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作为投资受害人,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其他投资受害人,团结众人力量,收集公共证据,通过创建维权QQ群、集体发帖等途径抱团维权,扩大维权舆论影响力,给跑路平台施压,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细则出台前P2P多退出 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低邓巍则认为,可按照问题平台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维权。如果平台与借款人存在真实借贷关系,那么平台应披露借款人实际情况,并协助投资人进行维权;如果是没有真实借贷关系的诈骗平台,投资人则应第一时间报案,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并注意保留和提供相应证据。
维权结果虽不尽如人意,但对于踩雷投资者而言,维权却是必经之路。杨帆建议投资者首先应留存好一份纸质投资合同。当平台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平台官方渠道进行沟通,并留存沟通记录。不要听信网络谣言,以免造成恐慌。
以铜都贷为例,其于2013年5月上线,2013年11月2日仅运行半年,平台因资金链告急而被警方介入调查。直至2015年12月,安徽铜陵铜官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公告披露,平台应退赔1682名受害人近1亿元经济损失。截至目前,可执行退赔总金额约为1200万元左右,即所有受害人均按约12.3%的比例退赔。
对于P2P投资者而言,尤其是踩雷投资者,往往遭遇维权无门,在维权之路上备受煎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维权事件越来越多,不过综合很多案件来看,回款的几率仅在两成左右,即八成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从已立案的P2P平台看,投资者能取回的本金仅在投资金额的40%以内。
回款几率仅两成 维权之路艰辛
P2P,细则出台前P2P多退出 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低“如今互联网上信息爆炸导致消费者很难通过媒介信息甄别诈骗公司。从实操层面上,建议消费者更多关注互联网金融企业标的情况、产品设置和业务逻辑等。”杨帆补充道。
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何被大肆用于金融诈骗,杨帆认为,原因在于诈骗者利用了投资人信息不对称、追求高回报的心理和监管的滞后性等多重因素。诈骗者通过庞氏骗局非法吸取公众资金,其目的在于借助互联网上“少监管、低门槛、低诈骗成本”的便利,最大程度上套利。
“‘MMM'等公司是把非法集资和诈骗搬到互联网上来,本质上仍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借新还旧。”邓巍则建议,消费者应从投资资金有无真实投向、平台是否提供过高利率、有无银行存管、债权关系是否披露透明等方面加以甄别。
“好的平台,其线下所有网点都应该是做贷款业务,而非理财业务。另外,关注一个平台的团队能力和股东背景也很重要。”唐军补充道。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打通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中间环节,提高资金匹配效率,降低优质资产融资成本。“‘MMM’的本质是诈骗,不是做普惠金融,也没有帮扶小微企业,其本质上就不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唐军建议投资者可通过关注线下网点业务来分辨是否是诈骗平台。
细则出台前P2P多退出 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低“目前看到的这些诈骗平台与互联网金融有几个本质区别:一是收益非常高,明显超出了正常的理财市场收益率;二是采用传销式、地推式的方式拉资金,他们发展的这些理财用户大部分都没有互联网使用习惯,也没有风险意识,可能会把这种理财产品认为是存款的等价物,一冲动可能会把身家性命赔进去。”吴逸然说。
据悉,“MMM”承诺投资收益为每月30%,推荐投资人加入另有10%左右收益提成。且平台设置“管理奖”,鼓励成员发展会员,并以发展会员的投资额度为“领导人”计酬的模式。
提示称,“‘MMM’及类似主体不具备合法资质。其平台和公司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不具备合法资质,系非法机构;其推广网站未经核准备案或由境外直接接入,且网址频繁更换,风险巨大;且资金有流向境外的可能,投入资金人员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另外,‘MMM’及类似主体的运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特征。其平台未经批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公开宣传,承诺畸高利息,引诱群众投入资金;同时,设置‘推荐奖’、‘管理奖’等奖金制度,鼓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并按加入先后形成层级关系、计算返利金额,具有非法集资、传销交织的特征。”
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进行诈骗的花样可谓层出不穷。此前,银监会等四部门即对“MMM金融互助社区”提示了风险。称“MMM”打着“金融互助”旗号具有极大风险隐患。
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金融模式被大肆用于金融诈骗
P2P,细则出台前P2P多退出 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低“随着监管明确和监管趋严,不断会有问题平台暴露,这也是存量整顿的意义所在。在监管细则包括准入制度等落地之后,行业就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邓巍说。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乱象屡禁不止,去年底以来,由于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查处,为防止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经济风险,一些地方政府收紧了新设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登记,使得行业新增网贷平台数量减少。
投哪网CMO郝歌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行业仍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各个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都不一样,企业综合能力表现也良莠不齐,一些并不具备发展潜力的平台倒闭或者退出市场,都属于行业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常态”。
抛开违规经营因素,爱钱进CEO杨帆亦认为,导致平台问题的诱因在于缺乏必要的风控、资金资产管理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坏账率高企、存在大量诈骗借款人、资金流动性差、贷款投放不合理、高额运营投入蚕食业务收入等。P2P平台无法依靠自身业务的资金流收入维持企业运转,而是需要通过融资等操作过活。当经济环境下行,优质资产稀缺、理财资金趋于谨慎、风投机构的投资行为收缩后,这类平台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状况。加之,目前P2P行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倒闭清算机制,跑路、停业所付出的法律和资金成本少,这才导致大量P2P公司在监管细则落地前集体退出。
“互金行业曾经的创业门槛较低,很多人和企业都一哄而上,然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实力跟不上,经营不易,就导致了部分小平台和一些诈骗平台提前退出市场。”团贷网CEO唐军分析称。
细则出台前P2P多退出 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低“问题平台中,除去以纯诈骗为目的上线的平台外,大多数平台创立之初是不想跑路或者停业的,但是出于对金融尤其是风险理解的不到位、风控环节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经营不善,债权出现问题乃至到期无法偿还投资人本息,才导致了跑路或停业。”金蛋理财CEO邓巍分析说,近期有不少停业的中小平台都是因行业愈发规范、其本身难以符合监管强制性要求,如对接银行的资质不够,或者达不到实缴注册资本金门槛等,主动放弃整改转型而自发退出的。
有利网CEO吴逸然告诉记者,问题平台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纯诈骗目的,这类平台在达到目的时肯定会跑路;二是在行业发展初期,认为行业门槛低盲目闯进来的,这类企业由于忽视了金融的专业性要求及运营能力较差、不规范运营等等,导致平台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可能被迫跑路或清盘、停业整顿。
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就问题平台而言,仅2月份问题平台数量就高达74家,涉及投资人数3.2万人,涉及贷款余额约8.3亿元。从2月问题平台事件类型来看,主要由三种组成:跑路类型、停业类型、提现困难类型,分别达到41.89%、43.24%和13.51%,合计占比达到98.64%。跑路平台数量与停业平台数量分别为31家和32家。
细则出台前大量P2P集体退出
同时,记者了解到,投资者维权成功案例却较为鲜见,回款几率仅为两成左右,也就是说八成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从已立案的P2P平台看,能取回的本金仅为投资金额的40%以内。
P2P,细则出台前P2P多退出 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低据有关专业机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底,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达1425家,问题平台数一路高涨。“随着监管明确和监管趋严,不断会有问题平台暴露,这也是存量整顿的意义所在。在监管细则包括准入制度等落地之后,行业就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业内人士表示。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