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走向极端的投资策略都不可能让财富持续稳健的增值。正所谓“平衡才健康”,只有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我们才能顺利地坐上财富快车。
由于股市不可测,在2000年那轮牛市中,黄伯达不应该那么自信,那么激进的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而应该根据他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100-年龄”法则),在股市中投入45%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这样即使亏损也不至于满盘皆输,不至于影响到自己接下去的生活。而到了2006年牛市的时候,黄伯达也不应该那么不自信,那么保守的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他同样应该在股市中投入40%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熊市有亏钱的可能,但牛市在客观上又能大大加快我们财富增值的速度。因此,只有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才能在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取得较好的平衡。
治疗方案: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针对投资手段过于偏激人的解决方案从“出生牛犊不怕虎”,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黄伯达之所以无法坐上财富快车,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看问题太过极端。在股市中,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黄伯达却不是走向激进的极端,就是走向保守的另一个极端。亏钱的时候自己全部吃进,赚钱的时候却没自己的份。这样一来,财富只有不断缩水的份,哪里还有可能坐上财富快车呢?
诊断书:极端的投资偏好加重了风险
然而熊市走到尽头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2006年和2007年两年大牛市到来之时,黄伯达看着身边又一批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冲入股市,他却又倚老卖老地告诫别人:你们今天别开心得太早,你们今天吃进去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的。抱着这样的心态,从2000点到6000点的漫漫牛市之路上,黄伯达一路都在和别人说“狼要来了”,自己也坚定执行“死了也不买”的策略。“年纪大了,怕了,玩不起了,还是安心把钱存银行吧。”
当时买入的时机正好是2000年的7月,股市即将登顶的时候,黄伯达在8.5元到9元之间不断吸进原水股份。在他看来,这只股票还有大涨的潜力,现在不买就错过了最佳的买入时机了。事实上,在黄伯达买入后的一个月,原水股份的确在继续攀升,并且最高攀到了11.79元的高位,转眼之间,他的账面盈利已经达到了30%。然而纸上财富来得快去得更快。2000年9月后,股市迅速下挫,原水股份也一下子从11块多跌倒了7块多。到2001年上半年,原水股份一直在8元到10元的区间内震荡,尽管这一期间他曾有多次机会“逃命”,然而黄伯达以为这是庄家在洗盘,因此更加坚定了“死了都不卖”的决心。2001年下半年以后,股市由牛转熊,漫漫熊市的煎熬终于让黄伯达的心理崩溃,在2004年以5块多的价格割肉出局。亏损高达40%,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碰股市!
事实上,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牛市的到来往往是带动自己理财意识觉醒的最好时机,并且当时的黄伯达在朋友的指点下也已经对股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股市风险叵测,应该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才能入市,应该给自己留下保命钱,然而暴富的渴望依然冲昏了原本理性的头脑。于是,他把自己毕生的积蓄——30万元,一股脑地倒进了股市这个吸金机器。并且在朋友的推荐和自己的分析下,近乎孤注一掷的只买了一只股票——原水股份 。
案例黄伯达是一位退休教师,在2000年的那波大牛市来临的时候,经不起身边许多亲朋好友赚钱效应的诱惑,也一股脑钻进了股市。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