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P2P这个行业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资金池泛滥,所以很怕监管,而只要稍微一监管,第一个先查资金池,一旦资金池爆炸,行业引爆几个大雷之后,必然引发恐慌。干的好的平台,恐怕也很难再募集资金了。最后就是恐慌性抛售,流动性枯竭。越是想把钱拿出来,越拿不出来。那些看起来资金充裕的平台,也会遇到瞬间的短路。股市国家会救,因为银行的钱在里面,P2P国家未必会救,因为里面没有任何的政府利益。反而是P2P两年多的发展,为银行消化了大量的坏账,P2P冲进去把银行换出来了,替银行信托这样的金融机构,把最次级的债权接走了,所以管理层明知道你瞎搞,也还留你到今天。
P2P,支付宝们被搞残之后 P2P们面临崩盘第三、政策风险巨大,央行监管支付机构的指导意见,基本上快把行业勒死了,那么银监会呢?从之前的几大表态和十大监管原则来看,银监会只需要坚持几点,行业立马死掉9成。首先严查资金池,这个无可厚非,因为资金池会让整个P2P陷入庞氏骗局,不出事则以,一出事就是大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资金池跟非法集资很难说清楚界限,这个历来都是中国经济犯罪的重案要案,贪污上亿不见得怎么样,但非法集资上亿基本上拉出去就枪毙。其次要求资金必须托管,那些找不到银行托管的平台马上爆掉,因为没人相信你了。至于能不能找银行托管,反正银行是不太乐意,托管跟存管不一样,托管意味着兜底,银行不把你查个底掉才怪。反过来说,真让银行托管了,那么资金池、自融这种把戏您也就都别玩了。
第二、挤兑风险巨大,很多平台为了加大自己的业务量,大量的发放虚假标的,什么秒标天标月标,这些玩意由于周期极短所以吸引了薅羊毛一族,不过也因为短期积累了太多的还款需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挤兑风险。平台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池支持,一旦池子见底,马上就会暴雷。
第一、资金池问题泛滥,本质P2P就应该是个中介平台,不参与交易,只是信息介绍。但由于这么干捞不到太多油水,而且影响扩张的速度,所以大部分平台都开始了资金池操作,就是项目还是那些项目,只是你们先把钱打给我,我再去投项目而已。如果有个别杨白劳不讲信用,也没太大关系,池子里的钱多,先拿来转一转也能蒙混过关。久而久之杨白劳越来越多,资金窟窿越来越大,资金池不转就根本停不下来了。一旦哪天后面募集不到钱了,前面的雷就会统统爆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P2P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亿之多,而这部分钱如今面临着跟股市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流动性。有流动性就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一直玩下去,如果没有流动性了,可能分分钟完蛋。股市就是这样,在证监会突然查资金之后,发生了暴跌,进而引发了杠杆爆仓,从而突然之间流动性枯竭,引发了连锁反应。大量资金出逃,却堵在了门口谁也出不去。一轮多杀多的恐慌最后逼迫管理层不得不靠证金公司生生的把大门撑开,然后逐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P2P也一样,现在几个问题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关头。
一行三会分别管了互联网金融的几大分支,既然央行出手这么重,想必银监会和证监会出手也未必会轻,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可能已经到了收网的阶段。而由于股权众筹一直没搞起来,即使被扼杀,也损失不大,不过网贷也就是P2P行业,恐怕马上就面临着一脚急刹车的风险。
支付宝们被搞残之后 P2P们面临崩盘支付被搞掉之后,银行们的利益得到保护,但由于鲶鱼效应丧失,银行的创新也大多止步于此,想弥补支付产品体验上的空白,一般银行不会这么干!所以消费者、投资者恐怕不得不面临熟悉各种银行网银操作不方便的烦恼。
上周末央行公布了征求意见稿,要严格限制支付,其中对于单个支付账户做了5000元限额的规定,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我也写了文章,基本判断就是这是属于拉偏架,保护银行利益的行为。与支付安全无关。如果这样的征求意见稿得到通过,互联网金融里面的支付行业,将面临灭顶之灾。产品创新的空间基本被封杀了,剩下的只剩下通道业务,你这个通道跟人家的通道还没法比,所以将名存实亡,市场上如果还有幸存者应该也只限于产业链条上的支付,比如支付宝和财付通、百度钱包这样的,赔钱就赔钱吧!反正也不缺钱。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