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时表示,在政策实施初期这可以理解,但长期低缴费不利于提高总体保障水平,下一步应考虑缴费补贴的差异化,“多缴多补,长缴多补,引导参保人逐步提高缴费档次。
目前,以自愿为基础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均实行分档缴费,个人可自愿选择缴哪一档。国务院发布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将新农保的标准从100元至500元设为等差的五档,刘从龙表示,数据显示至少八成以上居民选择缴最低档,剩下则缴最高档者多,两极分化十分明显。
保险,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层次普遍偏低蒲晓红同时指出,政府现在对所有养老金缴费档次实行一视同仁的55元补贴,这种做法实际上激励了许多人选择最低的100元缴费标准,因为按回报计算,一个人缴费档次越高,年限越长,政府补贴占养老金比重越低。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的钱来自他自己。而一个缴费标准低的人,拿到的养老金中则有更高比例来自政府的补贴。
针对金融服务系统配套,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说,德国将社保机构、银行和邮局三位一体的“及时支付制度或许可以参考。四川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蒲晓红也建议,对于环境恶劣、地段偏远的地区,可以用邮政系统作为养老金支付的备用手段。
基层现有五分之一试点县没有农保经办机构,三分之一乡镇没有银行网点。按人口比例测算,一个村协办员要服务七千多人,一个乡镇工作人员则要服务一万八千多名对象。刘从龙表示,金融等系统的配套尚不能满足基层业务要求,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缺乏经验,这两项都影响了工作的成效。“老年居民中不少人从没见过存折,你一说到密码,他就把密码大声报给你。由于缺乏金融方面的意识,钱是发下去了,但老人没有领到。
对于目前养老保险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认为,主要体现在城乡基层业务经办能力较弱、参保人提高缴费层次激励不足、中青年不愿意参保等方面,而这些问题尚有待研究解决。
实践问题:缴费次层普遍偏低政府应补贴激励
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层次普遍偏低三种养老保障并轨后,系统的蓝本仍是最早实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东莞预先明确了城乡一体的社保制度目标,因此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为参照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在系统之间留有衔接通道。李宝珊就此建议说,设计制度时按照同一套框架来,留出合并基础与换算的通道,应是城乡统筹的便利途径。
李宝珊说,东莞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打破职工户籍界限,将外来务工人员均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与本市户籍职工同等待遇;第二步打破城乡户籍界限,建立无差异的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步将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并轨,形成全市统一的养老统筹。
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宝珊介绍了东莞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经验。东莞的劳动主力均是外来人员,来源多样,因此东莞市在养老参保登记之初便未对其户籍成分区别看待,一概以“外来务工人员称呼,同时遵循“以工保农原则对失地农民实行平等补贴。
中国社会法研究会会长贾俊玲从公平性角度主张,应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她认为,这一点不仅能在2011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中找到依据,并且能促进养老保险的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成功经验:框架兼容性最重要
保险,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层次普遍偏低快速推行的制度试点也不免产生问题。与会专家表示,以“三驾马车式系统运行的医保制度中已出现过的重复参保、重复建设、公平性欠缺等问题,目前已初现端倪。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在发言中表示,中央到地方政府均极其重视养老保障问题,是上述试点制度能够迅速铺开的原因。“目前政府为新农保的领保者提供的每月55元养老金,给不少农村地区的老人实实在在地带来了实惠。
新农保和城居保是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新农保的试点开始于2009年,用两年多时间覆盖了60%以上的农业人口,其中仅2011年一年就增加了36%的覆盖面;城居保试点则始于2011年7月1日。截至去年底,纳入这两项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参保人数合计已达到3.32亿人,领保人数9185万人。如果将自行试点地区计入,领保人数已过亿,当年支付的保险金合计达到710亿元。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目前存在三个并行运转的系统,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俗称“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整体框架仿照医保此前运行的类似系统而建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会上表示,今年工作重点将是研究新农保、城居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并可能以缴费年限的认定和换算作为主攻点。
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层次普遍偏低养老保险“三驾马车:重复参保欠缺公平
应从顶层设计或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专家们各持意见。本次论坛主题为“城乡统筹,有专家从消除壁垒和强调公平出发,主张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作为下一步课题;也有专家认为,目前制度的漏洞还很多,当务之急或是消除其中较为严重的缺陷。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上,多名与会专家呼吁,对于目前正在快速铺开试点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已有必要总结现行实践中的得与失,并停下来思考:下一步该做的是什么?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