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梁大伟提出建议:当退休人群将“财富传承”挂在嘴边时,更需要考虑下一代的实际压力。他们的“下一代人”,上有老、下有小,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中国人所说“财富传承”也许将无法缓解这种压力。所以,除了通货膨胀、医疗、生命延长等考虑之外,富足而退的人们更要多考虑这“承上启下”的一代的需求。这也是西方退休人群体会不到的、独特的中国变量。
对于买房,中国人和美国人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在美国,并不都是“居者有其屋”。1971年,美国拥有自主房屋所有权的个人比例为63.4%,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也只有68%。故而,对房地产投资需要冷静看待,并且要注重其实际需求上的价值。
也许有人会说,历史告诉我们,买房才是真正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对于这个观点,梁大伟不太认同。他说,买一套房可能自己住,买两套三套就是投资了。作为投资工具,就要了解它的风险、升跌幅,以及以后的预期投资回报能不能持续等等问题。从较长期的角度看,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而买房的通常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结婚生子后,再买的房就是投资了。相反,大量的老龄人群到某个年龄会倾向于卖掉投资性住房,转化成现金,以安享退休生活。房地产投资在这个阶段就成了投资组合中一种客观、冷静的选择。“人们应该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做房地产这项投资,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承担按揭这样一种长期承诺,”梁大伟说。
中国人如何理智筹划退休财富?此外,新兴国家的债券也可以给投资者不错的回报。当然,做投资前,一定要从方方面面了解海外的情况。对国人来说,可靠的投资参考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出名的基金就是投资的首选,而在选择基金时,可以借助一些优秀评级机构的力量。作为对比,如果投资海外仅靠自己盲目决策,很可能招致大量未知风险,而退休理财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风险进行平衡控制。
不过,之前这种全球投资的决策对于手中攥着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中国人来说很有难度,但2007年开始的Q D II平台让他们多了个投资机会上的选择,此前比较集中投资于国内的理财者已经可以通过Q D II平台投资海外市场。“举个例子,去年国内股票市场总体表现下跌17%,但是美国股票市场、香港股票市场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应市场表现都不错,”梁大伟解释说。
对此,梁大伟个人的看法是,首先,长期还是应该看好股市。股票在个人的整个投资组合里应该保持一定比例,股票投资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球那些能为社会创造生产力、真的可以提供利润的公司。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中国人强烈的理财欲望背后,是渠道单一的尴尬。美国人今年就感到,股市和房产这样重要的养老理财工具最后也可能证明并不是那样可靠,中国人现在似乎也开始有了类似的感受。
他认为,以上调研中认为“准备充分”的受访者再过几年很有可能再次陷入准备不足的境地。首先,由于“水涨船高”,虽然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这种快速进步的背后是人们不断膨胀的生活品质的需求,并且今天认为满意的生活方式再过几年可能就不堪忍受。其次,随着生物医药科技的进步,很多过去放弃治疗的疾病将来都可以得到医治,但费用会很昂贵。就是说,在未来十几年或几十年里,生活品质和医疗支出的总体代价会更加高昂。
保险,中国人如何理智筹划退休财富?渣打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梁大伟认为,通过积极的投资者教育可以缩小这种差距,中国人的退休理财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投资者教育水平的不同,财富管理、退休安排等话题在中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而真正开始强化这些概念,其实只是近几年的事。这意味着很多中国人尚停留在只知退休、不解理财的困境之中。汇丰银行最近发布的《未来退休生活全球调查》显示,此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也存在:在全球受访者中,表示退休准备“非常充分”的只有19%。
在美国,人们从小就开始培养终身理财观念,其中的固有观念之一就是,在参加工作之初就为富足而退做好准备。所以,美国的许多二十几岁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开始筹划每个月存多少钱,以实现一个完美的退休计划。
中国即将退休的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但投资渠道的缺乏和财富传承等态度上的不同却让他们不可能潇洒地为退休生活做大的动作。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